家里有拖拉磨蹭的孩子,耽誤的不僅僅是孩子的學習,主動性變低,時間觀念越來越差,做事情變得敷衍,在小事上磨蹭,將來在大事上也難成功。
因為磨蹭的孩子不僅僅是寫作業磨蹭,什麼事情都磨蹭,比如穿衣、吃飯、做其他事情等等。
比如,一位媽媽說,孩子一年級了,才評上的組長又被撤了,原因就是磨蹭。
孩子吃飯慢,做作業慢,放學收拾書包慢,墨跡半天……
媽媽說孩子這樣咋辦?每天避免不了的吼罵。因為孩子把父母的耐心都耗完了,父母免不了就會催吼,做家長太難了。
而父母的催、吼、指責、抱怨甚至打罵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對著干,「你越說我越慢」,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所以,如果孩子拖拉,一定要找到背后的原因,用合適的方法讓孩子慢慢改。
一個個真實案例,做什麼事情都要家長盯著的孩子,用下面的方法,變成了一個個積極主動不用家長操心的孩子。
家里有拖拉磨蹭的孩子,一定要看看。其實方法很簡單,每個孩子都可以做到。
其實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走神、發呆、小動作多;閱讀的時候跳字漏行,經常看錯、抄錯題等等的問題,都是孩子的專注力出了問題。
寫作業拖拉磨蹭,粗心馬虎等,事事都要父母催促,其實是孩子缺乏時間觀念。
所以,堅持做兩件小事,一是專注力的提升,二是時間觀念的培養,孩子就能由拖拉磨蹭變得積極主動。
我們可以想想,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小動作多,特別是聽覺注意力差,即使讓他坐在第一排也沒有用。
老師講課,他思想開小差,怎麼能學習好呢?
我們真正要解決的是孩子專注力上面的問題,怎麼解決呢?
人民日報推薦了5種提升孩子專注力的方法,和6個提升專注力的小游戲。
孩子專注力不好的,可以收藏有意識地用起來。
大多數孩子遇到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拖拉磨蹭。早上起床要你催洗漱,要你催寫作業,要你催吃飯,連睡覺都要催。
半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他能寫到十點多,家長焦慮,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即使時間管理能力不強,習慣不好,成績差距也不是太大,因為一二年級知識簡單,但是越到高年級,孩子的差距越大,其實智商沒啥變化,就是時間管理和習慣的差距拉開了。
高年級事情多,壓力大,時間管理變得尤其重要。
所以,平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鍛煉孩子自己管理學習的能力和安排生活的能力。
比如,制定學習計劃,短期長期目標等。
專注力的提升和時間觀念的培養,不要期望太短期之內見效,因為沒有速成的習慣,需要堅持不斷地重復做。
少則半個學期,多則一兩個學期,孩子專注力、時間觀念提升后,聽課效率高,寫作業效率也提升了,能每天主動去完成作業,省下來的時間還能幫助家里去做一些家務。
時間觀念、學習習慣,最佳的年齡是三年級之前。
如果孩子三年級了,你才想起來去培養,那麼就要做好心理準備,難度可能會比一年級的孩子要大很多了,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