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盡量少跟孩子生些氣吧,這是過來人的忠告
2023/12/09

文/蘭媽談育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

「和孩子生氣時所說的每一句話,幾乎都充滿著責備、怨氣、還有不滿,唯獨沒有解決的方法與過失彌補,以至于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張,爭吵拌嘴的「硝煙」也開始彌漫四起」

在旅游行業深耕多年的表姐,為了不缺失孩子的陪伴,在她女兒出生之后就辭職在家專門帶娃

本以為陪伴就是守護孩子的最好方式,和女兒之間的關系也會因為陪伴而親如姐妹

可事實呢,作為媽媽,只會希望孩子更好,每次期待一高、要求就跟著苛責起來

于是,孩子開始跟著反抗不滿

這個時候親子關系就陷入一場僵局,孩子會反抗、媽媽也會生氣,在負面情緒的主導下,很多話也就變了味道

就拿表姐辭職在家照顧孩子這件事來說,本身就是為了給她女兒更好的成長陪伴,可話到嘴邊呢,就成為了怨氣和不滿

印象中最深的一次,表姐再三催促「趕緊寫作業」無果下,她直接開始訴苦水說:「你怎麼能這樣不聽話,為了你,我連那麼好的工作都放棄了」

結果,女兒滿臉嫌棄地說:「你要是覺得委屈不滿,那就去上班呀,反正我自己在家,有奶奶給我做飯就行了」

一番話,讓表姐瞬間心涼了半截

心寒之下,她甚至還跑去旅游了一個星期,這期間她最大的反思就是:少跟孩子生氣

這是來自過來人的忠告,也是蘭媽教育孩子多年以來的經驗總結,不信我們接著往下看☟

01

孩子長大后

和父母就是一場離別關系

因為被孩子寒心,表姐一氣之下跑到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旅行

剛開始幾天,孩子不理她,她也不理孩子

可較勁幾天后,表姐越來越坐不住了,基本上一有空閑時間就趕緊查看手表定位

旅行的途中,她還偶遇了一對夫婦

當大家聊起孩子的教育問題時,表姐一股腦地訴說了所有的委屈

本以為可以得到稍許的安慰和開導,沒想到,老夫婦直接告誡說「千萬別跟孩子生氣,這是來自過來人的忠告」

原來,老夫婦之前也是動不動就抱怨的生氣型父母

為了讓一雙兒女按照計劃好的成長軌跡去走,老夫婦除了為孩子們制定嚴格的學習標準之外,但凡是孩子這次表現不如上次了,那接下來就是各種嘮叨與批評

後來,隨著抱怨的次數多了,兩個孩子索性擺爛地「不學習了」

面對這樣的結果,老夫婦自然是氣不打一處來,他們試過很多方法去修復關系后,也漸漸意識到一個事實:孩子長大后和父母就是一場離別關系

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家是他的全部

12歲前的小學,家是放學后的晚上

18歲前的初高中,家是周末假期

23歲前的大學四年,家就只剩下了寒暑假

再往后,家就只剩下春節、或變成了「老家」

可見,孩子年長一年就和父母少一年家的近距離聯系

而在這場注定是離別關系的發展里,父母能做的就是在孩子把家當成全部時不缺陪伴,上學后和家聯系變少時多理解包容,孩子希望獨立又渴望自由時再退到身后默默支持

這種從始至終都能和孩子保持良好聯系的關系,才是和孩子能并肩遠行的良藥秘方

02

生氣后愧疚

卻忘了孩子還只是個娃

長大后還能和父母保持良好關系的孩子,就是生活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家庭氛圍中

真正懂得和孩子友好相處的家長,他們必修的一課就是學會控制情緒

下班回家的路上,老遠就聽到一位媽媽在批評她的孩子

由于對孩子的怒吼聲太大了,很多路人都紛紛勸說:「和孩子要好好說話」

結果,媽媽根本無視大家的勸導,反而情緒焦躁地孩子撒氣說:

「這孩子根本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你不給他點教訓,他都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

看著男孩低著頭不言語的模樣,我似乎看到了多年以前的女兒

那個時候我也經常對她批評、責備,剛開始女兒還低著頭不吭氣,隨著批評的次數多了后就開始了反抗

她倔犟頂嘴,我生氣批評

她委屈哭鬧,我焦躁責備

可等到情緒穩定之后又開始愧疚,對孩子短時間內的各種滿足呢,好像是在彌補對孩子的那段情緒傷害

事實上,在這段發現錯處又糾正的關系里,我卻忘記了一件事:孩子還只是個娃而已,他們分不清、也根本理解不了你的良苦用心

正如,我對女兒發脾氣造成的情緒傷疤,她會一直記得,只要你稍微有點情緒,孩子不是膽怯地不敢說話、就是脾氣比你還大地反抗

而物質滿足上的愧疚呢,卻成為孩子得而不滿的理由

接下來,只要你有一次沒有滿足孩子,他們就會忘記你所有的好,甚至還覺得自己的父母有多麼糟糕

所以,和孩子的相處之道,不僅要情緒平穩、還要有一說一

如果因為發脾氣過后的愧疚,那就及時跟孩子道歉,告訴TA:「爸爸/媽媽知道錯了,你能原諒我嗎」,而不是在物質上去彌補孩子

畢竟,情緒認錯、和物質彌補是兩碼事,情緒認錯是

03

每一次抱怨

孩子都會新增一道傷口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他們內心是最容易受到挫傷的

一個不耐煩的表情、一句隨口批評的話,都是不合時宜的

或許有的時候我們對孩子發一頓火,他們就立刻變得安靜了

但這絕對不是你的怒火震懾住了孩子,而是他們因為這份怒火添加了新的內心傷疤

因為在乎,所以孩子才會選擇以順從方式平息你的情緒

可問題真的解決了嗎?并沒有

我認識一位脾氣比較暴躁的媽媽,他輔導自己兒子寫作業的方式,簡直是讓人感到窒息

最先寫作業的時候,孩子但凡有一點磨蹭,她就對著孩子開始發火

不是拍桌子指責「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做,還能干什麼」,就是拿其他同學做比較:「你看看xx,人家不到半小時就把作業寫完了,你要跟人家多多學習」

幾個回合下來,孩子成功被嚇到連簡單的基礎題都不會做了

看到這里媽媽直接忍無可忍,拿起地上的拖鞋就威脅孩子說:「你到底會不會,我看你就是欠揍了」

當孩子需要一邊看題、還需要防備隨時打在身上的拖鞋后,一心二用下的精神壓迫就會使人心生恐懼、大腦也會停止思考

可見,對孩子抱怨和斥責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還會影響孩子發揮能力、施展才華,每一次抱怨也會讓孩子新增一道心靈傷疤

而孩子越罵越不會,并不是一句玩笑話,父母們能做的也是在遇到問題時,盡量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成為孩子的情緒傷疤、更不要成為孩子努力路上的絆腳石

04

趁時光剛好

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

如果說,父母的壞脾氣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絆腳石,那父母的嘴巴也決定著孩子的成長高度

就像同樣是關心孩子,你用不同的話表達出來就是不同的理解

有位網友分享說:「從小生活在被吼罵下長大的孩子,他們終其一生都在治愈那顆自卑的內心」

原來,這位網友從小就是在被父母打罵下長大的

小時候,吃飯的時候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媽媽問都不問地直接批評:「你是豬嗎?碗都拿不住,要是碗打碎割傷你了怎麼辦」

這句話擱在成年人的世界,我們都能夠感受到媽媽擔心孩子會被碎碗割傷的風險

可孩子并不會理解到這個層面,他們只會慌張地擔心:「爸爸媽媽一定對我失望極了」,還有些孩子會不服氣的認為:「瞧,我連一只碗都不如,他們那麼擔心會把碗摔破」

從對孩子的批評與吼罵角度來說,不論是哪一方面理解,對親子關系都是極為不利的,你的嘴硬傷人、情緒焦躁,都會把孩子卷進更負面的情緒漩渦

特別是家長那恨鐵不成鋼的語言傷害,不管你是好心糾正、還是無意中的口不擇言,最后都會讓孩子照單全收地以為:「我太差勁了」、「爸爸媽媽不愛我了」……

一個真正優秀的孩子,他們身上的活力是來自價值感、和自信心

當然,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家長會希望自己對孩子發脾氣,只不過是在教育方面更多的是無奈與無措

有家長說:「我也不想吼,可十一點多了,他還在摳作業,沒錯,是在摳,不是寫」

有家長說:我正在爆發內疚的惡性循環中無法自拔,一次又一次,溫柔都給了孩子不在家的時候,一放學就控制不住吼呀」

還有家長說:昨天打了兒子,事后后悔的不行,感覺自己有病,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看吧,不對孩子發脾氣的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控制不住

這個時候蘭媽認為,凡事不要糾結太多,作業沒寫完也好、考試分數太低也罷,控制不住發脾氣不如趁著時光正好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

孩子作業沒寫完,擁抱說:「我擔心你熬夜太晚對身體不好,我們可以早點休息嗎」

對孩子控制不住情緒,擁抱說:「我感覺自己生病了,總是控制不住情緒,我希望你能在我情緒不好時把我的嘴角上揚」

打了孩子又后悔,擁抱說「對不起,爸爸(媽媽)不是故意的,我們能好好聊聊嗎」

05

沒有誰欠誰

愛孩子就不要帶著負擔

有人認為,孩子不聽話、忤逆不孝時就是自己上輩子做錯了什麼

也有人覺得,孩子長大后不聽話就是翅膀硬了,自己的付出都是打水漂了

事實上,兒女來到身邊都是緣分,沒有誰欠誰的,也沒有誰應該為誰付出

想想孩子的出生,他們根本就沒有決定的權利

從一個小生命在媽媽的子宮發育開始,當大人決定留下時才有出生的權利,如果有些人還沒有做好當爸爸媽媽的準備,那一條小生命在沒有經過允許的情況下就被否決了存在

再想想你身邊那個呆萌可愛的小家伙,過不了幾年就剩下了回憶

當你想為孩子背書包,他們不好意思拒絕說「我都這麼大了」,你就不會再嫌棄孩子連書包都懶得背

當你看著孩子房間熄著燈的漆黑一片,內心就會懷念當初那個寫作業還玩筆、摸腦袋走神的娃

當你拿著手機一遍又一遍刷著朋友圈,想看看孩子最近過得好不好時,你又會感嘆「時間怎麼過得那麼快,我還沒有好好看看孩子,他竟然已經長那麼大,離開我們身邊去過自己的生活了」

……

這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能同行的時間只有那麼短短的十來年光景

盡管他們有時候淘氣起來真的讓人氣得牙癢癢,可成長中的孩子不就是這樣嗎

淘氣、頑皮、叛逆、甚至任性索取,這都是他們成長需要經歷的東西

也許你覺得容忍不了孩子的缺點,那孩子呢?他們同樣也容忍不了你的壞脾氣

所以,看待孩子成長這件事,我們要懂得降低身份、和孩子平行而立

當你明白不是你陪伴孩子成長,而是孩子陪你再重新成長一次,那所有糟糕的情緒就沒有那麼讓人難受了

因為,兒女都是緣,來到身邊就要好好珍惜,你和孩子之間也不存在誰欠誰,大家都是第一次為人兒女、為人父母

在成長這條路上你看我努力成長、我看你也在努力奔跑,這才是屬于親子間最需要的默契關系,也是父母為孩子做出的最大改變

那麼,關于愛孩子就盡量少生氣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王一博代言引發商業戰?官宣之后直接爆單,為啥他能被品牌獨寵?
2024/01/13
王一博回到芒果解放天性,不是哪里他都如此,因為《天天向上》是他的家
2024/01/12
肖戰抗劇能力究竟有多強,2024年開啟全國上星刷臉,真的太強了
2024/01/09
王一博家基因有多強大?看了王爸爸現在的樣子,難怪王一博這麼帥
2024/01/05
王一博的熒屏初吻就是女神,親的時候嘴巴都在顫抖,太真實了
2024/01/05
王一博的這個劇,吻戲不斷甜skr人,一口氣看完35集太蘇服!
2024/01/05
最帥100張面孔:肖戰斷層第一,王一博未進前5,看到華晨宇沒想到
2024/01/05
王一博霸氣回應!湖南衛視跨年彩排曝光,獨特搞笑舉動笑翻全場
2024/01/05
王一博不愧是95后斷層,內娛有他是一大幸事,各個領域很抗打
2024/01/05
周杰倫以「爸我回來了」唱出家暴故事, 周爸爸真實身份讓人驚訝
2024/01/05
周潤發最不舍得刪的5張照片,看到第5張真是滿滿的回憶殺,讓人想哭
2024/01/05
被稱為「最開放的」華語天后,坐擁10億遺產,17年換15個男友,個個不滿25歲,沒有一個弟弟能抵擋她的魅力
2024/01/05
67歲億萬富婆至今單身,男友無數最小只有20歲,蕭亞軒的快樂她最懂
2024/01/05
「三德子」趙亮:因演太監成名,娶身高1.8米的名模為妻,如今為何歸隱去養雞?
2024/01/05
拋妻棄子,逼原配自盡,成名后甩了原配的3位男星,一個比一個絕
2024/01/05
被要求關注劉德華賬號,梁朝偉當場尷尬!劉德華解圍,情商太高了
2024/01/04
劉德華:我這輩子,謝謝8個人!特別是周潤發,我用「生命」感謝
2024/01/04
楊麗萍被問:指甲那麼長怎麼上廁所?怎料她一句話,金星無言以對
2024/01/04
史上最狠第三者,讓瓊瑤甘拜下風,霸占閨蜜老公32年:到底有多狂
2024/01/04
38歲范冰冰為錢啥都干!做夢也想刪除的「這些照片」,網友:陳冠希的那張信息太多了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