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是匆匆,難免起起落落。
跌落人生谷底,如何「東山」再起,成為擺在很多人面前,不得不翻越的「高山」,眼見著「關山難越」,一個不小心,就會被「熬不住」所吞噬。
此時,不妨認真做好這幾件事吧,堅持下去,也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01
練好「過硬」本領,以此絕地反擊。
小時候看電視劇《西游記》,總會替唐僧師徒擔憂不已,幾乎每一集,他們都能遇到擁有「神奇」法術或獨特兵器的各路妖怪,在孫悟空還沒找到「破解」之道前,唐僧被捉,幾乎是不爭的事實。
但孫悟空有一種本領,那就是「見招拆招」,總能在一番「蠻斗」之后,找到「智取」的妙招,或是求助了神仙菩薩也好,或是讓自己歷經磨難也好,最終,他都能靠著「過硬」本領,將妖魔降服。
現實生活,何嘗不是一部人間版的《西游記》呢?但凡身處其中,不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會遇到自己要面對的「妖魔鬼怪」,同樣,也是唯有逼迫自己練就「過硬」本領,才能重新奪回人生的主動權,才能讓自己活出精彩。
歷史上,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是個很有氣魄的人。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說:「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原來,劉裕早年生活異常艱辛,出生時,母親因難產而亡,父親差點將他丟棄,幸得姨媽收養才得以存活。為了出人頭地,長大后仍一無所有的劉裕決定去從軍。憑借著驍勇善戰,他很快投大將劉牢之的麾下,成為當時戰斗力最強的「北府兵」的一員。
劉牢之帶領「北府兵」平定了東晉末年的孫恩起義,卻在面對東晉權臣桓玄時,畏首畏尾,雖手握重兵,卻選擇投降,很快被殺。
劉裕卻并不氣餒,他積極聯絡一部分原「北府兵」的中下級將領,重組「北府兵」,討伐桓玄,最終以絕對優勢獲勝,創造軍事史上的奇跡,也為南朝劉宋建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后,劉裕便親任統帥,開啟了「開疆拓土」之路,也書寫了「一代戰神」的佳話。
作為一個平凡的打工人,想要在職場上立足,其實,不必花太多心思去琢磨領導和同事的想法和作法,更多的應該關注自身「過硬」本領的錘煉,也許,當下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受氣包」,但只要技術過硬,綜合能力過硬,用不了幾年,自己便成了那個「運籌帷幄」的一把手了。
02
甘愿「忍辱負重」,以此逆風翻盤。
這世間的成功,從來都不會太容易,忍辱負重,負重前行,是很多人直面生活的常態。
「詩圣」杜甫,年少時,家境優渥,他只管游歷名山大川,曾寫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詩句,似乎天下真正可以「任我行」。
然而,步入成年后的杜甫,卻事事不如意,比如家道中落,比如參加科舉考試因李林甫等小人弄權而不第,他只得靠著給權貴們當清客,寫一些「贊美詩」來維持生計。
他常常拜訪于權臣貴族的門下,靠著寫詩,推薦自己,祈求能得到他們的舉薦和提攜。然而,這多半是一種渺茫的自我救贖。
杜甫曾寫道:「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其忍辱負重的生活窘境可見一斑。
後來,杜甫有經歷了安史之亂,眼看著山河破碎,他更是心疼不已,寫下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名句。
然而,他始終沒有放棄對大唐的一片赤誠和忠心耿耿,他逃出叛軍包圍圈,步行幾個月,終于來到了逃亡途中的唐肅宗面前。唐肅宗感其忠誠,封他當了「左拾遺」,這也是杜甫這一生職位最高的官了。
由杜甫的經歷,我們可見,心中有夢想的話,就去實現它吧,哪怕一路上風雨坎坷,挫折不斷。但只要你一直在路上,就什麼都不怕浪費。
03
樹立「必勝」信念,以此鼓勵自己日復一日努力。
大唐高僧玄奘,在講經誦法過程中,深感眾說紛紜,無從獲解,便下定決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求取真經。
貞觀元年,玄奘從長安出發西行,在途中經蘭州到涼州(姑臧),繼晝伏夜行,至瓜州,再經玉門關,越過五烽,渡流沙,備嘗艱苦,抵達伊吾(哈密),至高昌國。
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之后,他繼續西行,一路備嘗踐行,終于在跋涉五萬余里后,到達印度。
一路上,經歷了多次生死考驗的玄奘,一頭扎進了佛法的世界里,他刻苦學習,名震五印。
學成之后,玄奘返祗長安,此時,他已經46歲,出游外達17年,歷56國。史載當時「道俗奔迎,傾都罷市」。
玄奘從印度及中亞地區帶帶回國的梵筴佛典非常豐富,共526筴、657部,對佛教原典文獻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也許,眾人都被玄奘西行的勇氣、智慧和毅力所折服,但真正要自己去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玄奘之路」,就變得很難。
兩者最大的差別,就在于,有沒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 決心,以及「必勝」的信念。
很多時候,人們敗給艱難困苦的環境,敗給疲勞不堪的身體,根源就在于,自己失去了信心,于是,一切努力便迅速土崩瓦解,就此沉淪。
所以,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看到自己已經取得的成績,要不斷向前看,看到光明和希望。
04
結束語: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煎熬的過程。
正所謂:「熬得住,出眾;熬不住,出局。」
當你熬不下去的時候,不妨逼著自己,再堅持一下,也許,前方就是坦途。
作者:如風輕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