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娛樂明星
明星
熱點新聞
老照片
奇聞趣事
綜合推薦
老年生活
奇趣
獅城資訊
國畫
装修
影視新聞
设计
萌寵樂園
創業職場
手工DIY
育兒分享
旅行風光
動漫影音
動物社
心靈語錄
歐洲王室
歌曲明星
星座课堂
生活小妙招
搞笑故事
情感百態
國際新聞
金庸故事
科技遊戲
大马新闻
全部
    
「舜逼堯,禹囚舜」禪讓是假的?顛覆史記的竹書紀年,為何低調如18線非主流小咖?
2023/10/20

這部書是目前已知,唯一一部躲過秦始皇焚書之災的先秦史書。成書比《史記》早200年,里面記載的內容有許多是《史記》所未載、甚至是顛覆史記的。

按理說,這應該是一部極其稀缺珍貴,極具史料價值的典籍,應該和其他史書一樣,聲名遠播,備受推崇。然而它卻沒有,不僅異常「低調」,還充滿了爭議。它就是《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是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著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直到晉武帝司馬炎太康二年,有個叫不準(古音fǒu biāo)的盜墓賊,盜掘了魏襄王(也有說是魏安釐王)的古墓,才使這本書重見天日。

由于不準在盜墓的時候,用該書的部分竹簡當作火把照明,造成了其中一些內容的缺失,其后就得到當時官方的高度重視。

晉武帝司馬炎命人從這座墓中拉出了幾十車竹簡。并讓當時最有名的專家學者,如秘書監的荀勖、束皙等人整理、編輯余下的竹簡,整理后共計十三篇,敘述上啟五帝,下至魏襄王二十年的歷史。

奉命研究該書的學問大家束皙在《晉書·束皙傳》中指出「(竹書紀年)蓋魏國之史書,大略與春秋皆多相應」。能與《春秋》多相呼應,可見這部書應該還是很靠譜的。

那為什麼《竹書紀年》在后世會這麼低調呢?不用說和輝煌的《史記》比,就是和其他一些非主流史書比,也算得上18線開外。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價值取向上和主流認知差距太大。顛覆性的《竹書紀年》為我們呈現了歷史殘酷性的另一面。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上古先賢堯舜禹禪讓天下的美好畫面,在《竹書紀年》里就給撕了個粉碎。《竹書紀年》里是這麼記載的: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于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于平陽。(放,流放)舜囚堯,復偃塞丹朱(堯的長子),使不與父相見也。」

意思是說當堯式微的時候,舜把堯囚禁起來,后又把他流放到平陽,甚至不讓堯的兒子丹朱去見他。

按照這上面的記載,古代圣王堯舜之間的禪讓,竟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任人唯賢、讓賢與能,而是赤裸裸的政變。這種撕碎了美好面紗的「非主流」記載,可信嗎?是不是孤證?

其實并不是孤證,《韓非子·說疑》中就也有類似的說法:「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看到沒有,韓非子先生更徹底,不光說了舜,連禹都跟著躺槍。

再比如,主流歷史中,著名商朝賢臣子尹伊的完美人設,在《竹書紀年》中也崩得很徹底。

《史記》記載的尹伊,光環耀眼、絕對正面,不僅輔佐了商湯,還全力教導湯的嫡長孫太甲如何成為一個好的王。

但太甲太暴虐、道德敗壞,逼得尹伊果斷出手,把這位商朝國君流放到桐宮。自己替太甲代行國政,接見諸侯。把太甲關了三年,等他知道悔改后,尹伊又把他接回,將政權歸還于太甲。

而《竹書紀年》記載的卻是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為王,七年后,太甲潛回殺掉篡位的伊尹,奪回政權。看吧,好好的勵志溫情劇,瞬間變成了狗血權斗劇。說顛覆三觀不為過吧。

還有《史記》記載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在《竹書紀年》中并沒有把周幽王寫得如此昏庸弱智,他的被殺純粹是軍事失利,根本沒有戲諸侯的戲碼。

《竹書紀年》所記載內容及其背后所彰顯的價值觀,在太史公《史記》大行其道,成為天下共識之后,就越發顯得離經叛道,難以被主流接受。也正因如此,《竹書紀年》出土后的命運也是頗為坎坷。

《竹書紀年》面世之時,儒家思想已成為社會主流共識和價值觀,無論官方和民間都視為圭臬,至少在台面上都很少敢忤逆。

及至宋朝,二程、朱熹一派更是把儒家思想的正統性牢牢坐實。與儒家價值體系和史學體系明顯對立、絲毫不懂得為「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的《竹書紀年》理所當然地要被宋朝儒家視為異端邪說、加以排斥。因此,在宋朝時期,較為原汁原味的《竹書紀年》就慢慢佚散了。

一直到了明朝,所謂正統的古本《竹書紀年》才又再一次在大藏書家、天一閣主人范欽的藏書閣里出現,再後來還被收入到清朝《四庫全書》里。當然,隨之而來的「古本」、「今本」之爭,原文和篡改之說,也從未停止過。

著名史學家顧頡剛先生曾這麼評價《竹書紀年》:

「這部書的依據有三:一是傳說;西周以前的事,其實全部是傳說,因為沒有歷史的文字材料。這個部分,價值不太大。

二是春秋時代的部分;因為有了《春秋》這部書,所以價值也不算大。

三是戰國部分;由于是當時的紀年,所以價值之大,如同《春秋》一個樣。這部書,仍可以糾正司馬遷所著《史記》中關于戰國史事的錯誤。」

歷史難有真相,只能殘存一些道理。正如西方歷史哲學家柯林伍德所說 「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不管記錄者還是閱讀者,都很難避免對所謂「事實」帶有某些特定色彩的解讀和評判。孰是孰非、孰真孰假,難有定論,人們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實」,這才是永遠不變的最大事實。

何依婷返TVB派300張餅卡 高層樂易玲送上無限祝福
2023/11/30
張寶兒懶理坐月禁忌 帶初生兒子出門辦理證件
2023/11/30
湯洛雯過大禮收4對流星錘龍鳳鈪 馬國明展夸張財氣
2023/11/30
張栢芝杭州搵銀多阻滯 直播停電再被困停車場半粒鐘
2023/11/30
私家車壽命是多少?不少人都在「黃金車齡」把車賣了,虧的是自己
2023/11/30
撞了豪車賠不起咋辦?交警:不用下跪,方法擱這了,用不用在你!
2023/11/30
86歲馬精武去世原因曝光,因病離世,多名名人為恩師發文悼念
2023/11/30
運營幾十年的汽車客運站,開始死亡倒計時?長途大巴還有活路嗎?
2023/11/30
李連杰安排后事原因曝光,因過度追求肌肉,導致元氣大傷!
2023/11/30
為何「衛星鍋」被禁用?到底能看見什麼?我們小看衛星鍋了
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