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從這樣一段影片說起。
海釣小哥終于把這條1.2米長的鯊魚制服了,正要拉出水面。
突然,海里竄出一個身影,一口吞掉鯊魚,影片里還能聽到魚竿折斷的聲音。
接著,給你留下一個長滿倒刺的背影,不緊不慢地潛入了海底。
這是什麼怪物?
鯊魚去哪兒了?
當真被生吞了嗎?
沒錯,這條能生吞鯊魚的海怪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石斑魚。
它除了會吞鯊魚,還會變色、會用毒,會伏擊、會變性,就連人類的動腦技能它們也略知一二……
在科學家眼中,它們是刻苦進化的史前學霸。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它們愣是靠著這種天天上高三的悲壯心態,學了四億年。
學會了各種神通,也就敢大大方方地把美味基因寫在身體上。
不緊不慢,就在像在說,人類,抓我啊。
本來,我們也確實搞不定這個史前學霸,但就在30年前,我們突然搗鼓出一點天上的發明。
結果沒想到,卻讓海里的學霸意外遭殃……
只用了30年,它們就從生吞鯊魚的海怪變成了一道瀕臨滅絕的海鮮……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們的故事。
生吞這是一種非常原始的捕獵技能。
比如哥布林鯊,它就是保留著生吞技能的活化石。
靠下顎伸縮突然改變體積,在水中產生負壓,把獵物吸到嘴里,生吞獵物。
還比如伸口魚,也是類似的原理,靠嘴巴伸縮,突然改變體積,產生負壓,生吞獵物。
石斑魚雖然不明顯,但也是一個生吞技能的活化石。
它們是靠突然前插,配合突然張嘴,產生負壓,把獵物吸進去,然后,再靠喉嚨里的幾排咽齒抓住獵物,直接送到胃里。
我們可以看一下慢動作,大概就這個原理——像打哈欠一樣。
同時,石斑魚也是兇猛的掠食者,和藍鯨、鯨鯊不一樣,它們雖然長得大,但都是專吃小魚的濾食性生物,一是沒有捕食活人的沖動,二是喉嚨管只有拳頭大小,根本吞不下活人。
所以,理論上能生吞活人的大魚,恐怕只有石斑魚符合條件了,比如這個影片,石斑魚游著游著,突然一個偷襲,就把旁邊的潛水員,連人帶氧氣瓶給吞了進去。
還好這條石斑魚不夠大,及時把潛水員吐了出來,要是真的夠大,會是什麼后果呢?
著名的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就是寫《2001太空漫游》的那個克老爺子,他曾經在斯里蘭卡潛水,遇到過一條6米長,1.2米寬的巨型石斑魚,隱藏在一個沉船當中,還好老爺子夠鎮定,環繞著大魚測量一圈以后就不慌不忙的離開了。
這是口頭記錄中,最大的石斑魚。
還有一個案例,1970年代,一個加州潛水員,被一條巨型石斑魚生吞,當時,石斑魚已經把他的身體吸到了嘴巴當中,正在用咽齒把他往喉嚨里咽,幸好,這個時候氧氣罐爆了,石斑魚才把他吐出來,潛水員才僥幸逃生。
後來,科學家根據潛水員的傷勢計算,這條石斑魚,咽喉面積大概有0.2平方公尺,折算出來,體型大約4-5米長。
所以,理論上,如果碰到一條5米左右的巨型石斑,那麼它是有能力把你生吞進去的。
但是,目前被捕撈上岸的最大石斑魚出現在中國,只有2.6米長,離生吞活人的理論值,還差一倍。
那石斑魚究竟能不能長到5-6米長呢?
這個其實也沒有定論。
因為用基因分析,石斑魚可以活80歲左右,而目前捕撈到的石斑魚最老的只有37歲。
石斑魚的魚鰭上年輪,和樹木一樣,它們每年都會長大一點點。
理論上,如果真的有一條80歲的石斑魚,按年輪值換算出來,它就真的有5-6米長了。
這就是兇猛的石斑魚,看上去挺溫和的,但事實上,它的眼珠子一直在觀察,隨時準備偷襲,一吸致命,一吞搞定,連鯊魚也不例外……
為了把偷襲神功練到極致,石斑魚還學會了變色技能。
它們不擅長游泳,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死宅黨,一生當中絕大多數時間都潛伏在珊瑚礁當中,很少出門,盡等著各種魚蝦章魚來送外賣。
但石斑魚也不是傻等,它們會積極偽裝,從這片珊瑚潛伏到那片珊瑚,如果珊瑚顏色發生了改變,它們皮膚也能同步變化,相當神奇。
在珊瑚礁里,沒有人是石斑魚的對手,哪怕是人類在這里捕魚,它們也敢突然竄出來,從人類手中搶魚吃。
它們是妥妥的珊瑚礁之王。
也許你聽人說過,石斑魚有毒,不能多吃。
其實,石斑魚確實有一定的毒性,尤其是它們的大腦和內臟,有一種非常奇特的毒素,叫做雪卡毒素(CTX)。
耐高溫,無法通過烹調去除。
如果中毒,會引發全身性的癥狀,胃腸痙攣,神經錯亂,心血管爆炸,體溫失調等等癥狀會同時發生。
據說,這是一種非常痛苦的中毒模式,往往會在食用毒素以后24小時內發作。
而且,有一部分曾經中毒的人,在今后,只要吃到海鮮食物,就會出現類似雪卡中毒的癥狀,相當可怕,幾乎就是一輩子告別海鮮了。
但幸好,人類對雪卡毒素的耐受性比較高,只要不猛吃胡吃,不會輕易中毒。
但每個人的耐受力也不一樣,尤其老人、小孩耐受力普遍偏低。
所以,盡量還是要避免猛吃石斑魚頭和石斑魚內臟,也包括其他的珊瑚礁魚類,它們都有一定的雪卡毒素。
要是追究雪卡毒素的來源,其實也并不是石斑魚本身的毒素,和河豚一樣,石斑魚也是因為吃了太多毒物以后,才讓自己也帶毒。
所以,現在的養殖石斑魚很安全,它們一輩子沒有吃過毒物,甚至一輩子都沒見過大海和珊瑚礁……
石斑魚不僅會用毒,還是解毒高手,20年前,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當時,很多美國人覺得亞洲獅子魚很好看,就把它們當寵物引進到北美,後來有些人棄養寵物,就把它們放生到海里。
結果沒想到,獅子魚是個大毒球,背鰭中有毒刺,在美國那邊沒有天敵,在珊瑚礁里作威作福,一時之間把美國的珊瑚礁生態都整崩潰了。
而珊瑚礁生態又牽涉著整個海洋生態,事關重大,美國專家們紛紛出動,但研究了好久終于找到了一種似乎可以對付獅子魚的辦法。
原來,獅子魚的毒素不耐高溫,做熟了可以吃,而且很美味,于是專家們就號召美國人民來吃它們。
結果可想而知,論吃魚,美國人還真的不是大魔王。
沒辦法了,專家們又去天天潛水觀察這些毒球,終于在2015年元旦這一天,讓他們看到了一個激動不已的畫面。
原來,有一條石斑魚在跟蹤獅子魚,跟蹤了好幾分鐘,石斑魚竟然一個突襲,把獅子魚給生吞了。
同時,石斑魚自己并沒有中毒。
這是怎麼回事兒?
專家們趕緊研究,原來,主要有三個原因。
1,石斑魚突襲足夠快,獅子魚的毒刺還沒來得及射出來,就被吸進去了;
2,獅子魚的毒素除了不耐高溫,也不耐強酸,在石斑魚的胃酸當中,毒性會大大減弱;
3,石斑魚天生對各種海洋毒素的耐受性很高,它們不怕獅子魚。
真是太感人了,原來美國石斑魚只是缺乏訓練,如果讓他們習慣了獅子魚的味道,那這就是最完美、最高效的本土生物防治啊。
所以,現在美國那邊有一個專門的職業,就是在海底教石斑魚吃獅子魚。
大概就是這個畫風。
科學家們講過一個悲情的故事,那就是海洋中有一類叫鮨科的魚類。
它們的祖先在遠古災難中學會了一項悲情的技能——變性求生。
比如,這種叫做堊鮨的小魚,它們根本就沒有固定的性別,兩條堊鮨見面,如果性別相同,那它們就協商一下,然后改變性別,完成交配。
不一會兒又協商一下,性別互換,再來一次。
就這樣,一次接一次,科學家們竟然在一天之內觀察到了十幾次性別轉換……
真不知道,你們祖先到底遇到過什麼災難啊,為什麼就這麼珍惜每一次交配的機會呢?
就這樣一直上上下下,反反復復,沒完沒了。
直到好幾天以后,它倆才會各奔東西,又去尋找下一個目標。
而我們的石斑魚,很不幸,就是一種鮨科魚類。
它們簡直比堊鮨更極端,人家好歹還是一夫一妻,而石斑魚直接來集體主義。
如果魚群中雌性太少,那麼部分雄魚就會很自覺地從兄弟變姐妹,然后完成群體繁殖。
接著,再協商一下,姐妹又變兄弟……
真的是為了繁衍,無所不用其極啊。
2015年,科學家還發現了一個神奇現象——那就是,石斑魚竟然會用腦子。
它們懂得合作捕魚。
而且是跨種族合作,和珊瑚礁里的鰻魚一起捕魚。
科學家觀察到,石斑魚先是會到鰻魚門口跟它商量點什麼,接著,兩個人就開始一起行動。
先是一前一后的前往捕獵場地,然后,鰻魚負責鉆洞,鉆進去以后,也不知道兩人用什麼通信方式互相確認。
總之,石斑魚這邊說我準備好了,鰻魚那邊就開始驅趕珊瑚縫里的小魚,然后完成狩獵。
在實驗室中,科學家又用鰻魚模型來模擬合作場景,當這條橙色腦袋的模型鉆到珊瑚底下的時候,石斑魚會在珊瑚上準備伏擊。
接著,科學家又拿來一條不同的鰻魚模型來考驗石斑魚,先出場的這條是黃腦袋,黃腦袋不懂合作。
果然,石斑魚也看出來了,沒有和它合作,而當另一條橙腦袋鉆出來的時候,石斑魚還記得上次的愉快合作,和它一起前往珊瑚礁的方向。
最后,科學家在論文中說,這種學習和記憶能力已經達到了同類實驗中黑猩猩和類人猿在數據表現。
所以,石斑魚為什麼這麼聰明?
目前,這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這就是神奇的石斑魚,幾千年來,它們一直在珊瑚和礁石里稱王稱霸,人類想要捕獲它們,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因此,無論在東西方,這種巨大的石斑魚,都有一個很神圣,西方人叫做它們歌利亞之魚(Goliath Grouper),而我們把它叫做龍躉。
龍是我們的神明象征,躉是足足一萬單位的意思。
這個單位會是什麼呢?
司馬斤?
司馬兩?
1司馬斤=16司馬兩=605克。
那這樣換算下來,即使是一萬司馬兩,也有380公斤,差不多是可以生吞活人的體型了。
恰好,西方人歌利亞石斑魚的名稱,也正好來源于一個生吞活人的故事。
歌利亞是《希伯來圣經》中的一個巨人。
我們熟知的大衛雕塑,其實就是大衛擊敗歌利亞以后的經典畫面。
所以,西方人為什麼要用一個宗教巨人來命名石斑魚呢?
其實,最開始,歌利亞石斑魚叫做猶太魚(Jewfish)。
因為,猶太人的《希伯來圣經》中說,先知約拿,曾經被這種魚吞到肚子里,三天三夜沒有死,吐出來以后就乖乖的回去幫上帝干活兒。
而約拿為什麼會被吞掉呢?
其實,是因為他跟上帝撂挑子,上帝決定用石斑魚來給他點顏色看看。
這個故事很奇怪,先知竟然敢和上帝討價還價?
想想摩西和耶穌,這也都是先知啊,怎麼就不敢硬剛上帝呢?
約拿的故事,有一本專門的《約拿書》,如果細分析起來,這又是一篇《以諾書》那種天使、巨人、天堂秘密的宏偉故事了,后面有機會我們再細說。
總之,當科學家開始研究這個猶太魚的時候,總覺得名字怪怪的,宗教色彩太濃。
于是,就把它改成了歌利亞石斑魚(Goliath Grouper),也算是繼承了原來名字里的神圣屬性。
在大海上和石斑魚搏斗,這是最刺激的海釣項目之一。
壯漢VS大魚,今天必須有一個人得先趴下。
但非常奇怪,你會發現,很多歐美壯漢好不容易征服了巨型石斑魚,但卻從來不把它們釣上岸,會在水里和它們合影,然后就放生。
這不合理啊,為什麼不吃它們呢?
怕有毒?還是不愛吃?
或者說,真的有宗教原因?
其實,這是因為,在1970年代的時候,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那會兒,人類發明了高強度的魚竿和魚線,海釣一下子就在歐美盛行起來,他們熱愛這種征服大自然的感覺。
像石斑魚這種體型不大不小,力量又剛剛好的大魚,自然是海釣的熱門對象。
最開始,這些被海釣征服的巨型石斑魚,也是會一條接一條的被端上餐桌的。
而且石斑魚肉質鮮美,有沒有刺,很符合歐美人的美式風格,他們非常愛吃。
但是也就來了,我們知道,幾千年來,人類一只搞不定石斑魚,即使有了海釣裝備,這麼一條一條的釣,也很顯然填不滿大家的胃口啊。
人類能不能發明一種捕撈石斑魚的方法呢?
很不幸,它們是史前學霸,伏擊、變色、隱藏那是一把好手,一天天躲在珊瑚礁里,根本沒法兒圍網捕撈。
但是,就在1977年,出現了一個叫做唐(Don DeMaria)的佛羅里達小伙兒。
他好像發現了什麼秘密,每次出海,都能帶回來上百條巨型石斑魚,這是為什麼呢?
如果你細心觀察,一定已經發現了,每次巨型石斑魚出現,它身邊一定有很多小魚在圍著它繞來繞去。
這些小魚在干什麼?
其實,小魚們在吃飯,巨型石斑魚是一個移動的食堂。
它偶爾從珊瑚礁里出來,身體上會掉落很多陳年寄生蟲,小魚們就正在享受這些美味。
其次,巨型石斑魚身上還會掉落一種小魚們的高級補品——那就是石斑魚卵,石斑魚一次性能產5700多萬顆卵,這些卵直接排到海里,小魚們就開始瘋狂捕食。
但想想,這也不是個事兒啊,雖然產得多,但也架不住一群家伙在肚皮底下狂吃狂吃啊。
于是,巨型石斑魚又進化出一個能力——那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集體主義。
每當石斑魚要產卵的時候,它們就會難得出一趟遠門,科學家觀察到,最遠的一條,竟然跨越了160公里,來到了集體產卵地。
呃,160公里是什麼概念,這也大概就相當于金槍魚兩個小時的活動量。
集體產卵點,一定是一個礁石密布,小魚稀少的世外桃園,石斑魚在這里發揮集體主義,雖然很多魚卵還是會被吃掉,但總有一些漏網之魚,會在一兩周之后,迅速長成這種小石斑魚,然后,小石斑魚在紅樹林或者暗礁里隱藏5-6年,變成大石斑魚,然后會再去找一片屬于自己的珊瑚礁,安家,開始死宅生活……
再宅上至少5年,到它們十歲的時候,才會出遠門,去集體繁殖。
繁殖結束后,又立刻回家,關起門來繼續死宅。
這就是石斑魚的一生,所以,你發現了唐的秘密了嗎?
沒錯,就是那場集體主義的狂歡,這可是你們唯一出遠門的機會啊。
人類大魔王怎麼能缺席?
本來,幾千年來,人類根本無法追蹤它們的產卵地,但是,1970年代那會兒,地球上空多了幾顆衛星,GPS開始全球定位。
然后,唐又是個喜歡搗鼓新發明的年輕人。
于是,一場利用GPS追蹤石斑魚產卵的盛宴就開始了……
不久以后,唐的秘密開始一傳十十傳百,據說,那個時候,整個佛羅里達都無法供應充足的冰塊,坦帕灣堆滿了臭掉的巨型石斑魚,根本來不及處理。
而我們知道,一條巨型石斑魚,至少要10年才能長成,然后,你還在它們聚集產卵之前把它們一網打盡,這會產生什麼后果呢?
果然,1988年的某一天,唐一腳踢開了漁業管理委員會的辦公室。
他氣勢洶洶,當時已經是佛羅里達最成功的漁老大之一,唐跟他們說,你們必須做點什麼了,再這樣下去,巨石石斑魚就要消失了。
漁委會有點懵,心想唐是在作秀吧,你這種漁老大,怕不是想讓漁委會把別人的牌照都吊銷,只準你的公司捕撈巨型石斑魚吧。
但唐後來用實際行動向漁委會證明,自己是真心的,已經從漁老大,變成了保護者。
唐從1988年開始投身拯救巨型石斑魚的事業。
到1990年初,巨型石斑魚一度被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但是,在1993年全面禁捕以來,現在種群數量已經恢復到了易危等級。
這也就是前面那些壯漢為什麼不把它們拉上船的原因,因為,它們是保護動物,拉一條上船,等于5年班房加5萬美金罰款。
但想想南方藍鰭金槍魚,也是極度瀕危的物種,至今沒有立法禁捕,如果金槍魚的唐還不出現,那麼它們真的就是最悲劇的魚了。
兩年前,我們在節目里說,科學家預計,到2022年底,南方藍鰭金槍魚將野外滅絕。
看來,留給我們時間真的不過了。
另外,巨型石斑魚——龍躉在中國也是保護動物。
但據說已經攻克了人工養殖的技術,可以買到養殖的。
但野生龍躉,唯一合法的來源是公海捕撈,上岸以后會當場競拍。
19年的時候,一條91公斤的龍躉,在廣西北海拍出了71萬元的高價。
先從最普通的說起——珍珠斑。
也叫虎龍斑,小龍躉,珍珠龍躉,沙巴躉等等。
四五十一斤,很家常的品種。
這其實是一種人造魚,2008年之前,地球上并不存在這種珍珠斑。
他是中國科學家用龍躉做爸爸,老虎斑做媽媽雜交出來的一個新品種,非常適合大規模養殖。
現在你吃到的石斑魚大機率都是這種珍珠斑。
別看它在市場上長不過兩斤,但事實上,這也是生猛貨色,比如,記者在養殖場體驗了一下投喂虎龍斑,也是這種畫風。
想要養好它們,也必須喂魚肥,也就是小魚小蝦和小魷魚的混合天然飼料。
還要模擬海水,模擬生態,把一些小對蝦投到池塘里一起養,模擬天然環境中小魚吃寄生蟲的場景。
總之,珍珠斑的背后,也算是一項了不起的漁業發明。
既讓我們飽了口福,又保護了野生石斑。
再稍微高檔一點是——西星斑。
顏色深褐或者灰白或者紅色,一百多一斤,野生貨,出產在西沙群島,所以叫西星斑。
和西星斑差不多檔次的還有芝麻斑,據說芝麻斑做酸菜魚和包餃子風味不錯。
更高級一點,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東星斑了。
東星斑是西星斑的兄弟,來自東沙群島所以叫東星斑。
曾經的高檔海鮮,一斤上千,紅彤彤的一盤上桌,絕對是談生意的必備武器。
有一次,我被人忽悠過,拿了一條燕尾斑冒充東星斑給我上上來了。
還好我客戶是行家,一眼看出來問題——原來,燕尾斑也是紅色,但是眼睛上沒有東星斑的藍色眼線,尾巴也是像燕尾,而不是東星斑的整條形狀。
所以,這個小技巧分享給大家,沒準兒用得著。
但現在,好像也沒人拿東星斑談生意了。
因為,東星斑已經被海南人攻克了人工養殖技術,正在大規模養殖,一斤已經降價到兩百元以內……
大家可以嘗嘗。
而且,東星斑最引以為傲的紅色也被人工破解了。
原來,這是它體內的蝦青素在起作用,大多數時候,東星斑其實也不是很紅,只有在東星斑快產卵的時候,它們會大量吃蝦蟹,把蝦青素累計在自己體內,讓自己紅彤彤的,有利于繁殖。
所以,養殖戶只需要看準時間,給他們投喂大量的蝦蟹,就能制造出非常好看的東星斑。
雖然只要200一斤,但再也不是稱霸東沙的生猛海鮮了,是不是有點失望呢?
其實,東星斑已經是近危等級的物種,我們還是有必要用養殖貨來代替野生貨啊。
另外,補充一點,燕尾斑大概也是一百多一斤,和西星斑檔次相當。
在養殖東星斑之上,得算瓜子斑,這種魚不僅有紅色,還有黃色、褐色。
和東星斑一樣,身上也有煥彩的斑點,這些斑點,其實是它們稱霸珊瑚礁的象征,在魚缸里看是非常耀眼,但是放到彩色的珊瑚礁里面,就會變成非常出色的偽裝。
還要一種長條形、藍斑點的石斑魚,叫泰星斑,也是市場上常見的野生貨,也有紅、白、褐、黃各種顏色,主要出產地在泰國和新加坡。
它們非常生猛,據說,是雪卡中毒報道中最常出現的一種石斑魚。
再往上就是珍珠斑的媽媽——老虎斑,近危等級物種,很貴,野生貨。
一定要吃魚皮,老虎斑也有紅色品種, 五條像老虎一樣的條狀斑紋,非常霸氣。
再往上還有老鼠斑,有一個大駝背,白底黑點,易危等級物種,號稱班中貴妃,非常名貴,但現在好像也有養殖的了。
如果是野生貨,那麼澎湖出產的老鼠斑最極品,能有十幾斤重。
再往上就是最極品的歌利亞石斑魚和龍躉石斑魚了,這都是保護動物,屬于巨型石斑魚家族。
理論上,最大的石斑魚是龍躉,學名叫做鞍帶石斑魚,全球熱帶、亞熱帶都有分布,藏身在珊瑚礁里面,專門吃鯊魚和海龜,非常生猛。
歌利亞石斑魚算是龍躉的加勒比海親戚,在大西洋也有,它們主要吃鯊魚、海龜和章魚,它們就是當年差點被唐他們捕絕的巨型石斑魚,也是西方傳統的猶太魚,曾經還當過上帝的使者。
在今天的菲律賓,我們還能看到來自遠古的石斑魚捕撈技術。
漁民們會先用竹子、芭蕉和石頭偽造一個籠子狀的珊瑚礁,把它沉到海底。
然后,大概10天以后,來收獲籠子,這個時候,就會發現,籠子里有一些石斑魚,和各種小雜魚。
石斑魚留下,然后再把雜魚當魚餌,扔下去釣石斑。
這個釣魚的過程比較特殊,并不是用魚竿,而是用浮漂。
因為,石斑魚藏在珊瑚礁里,咬鉤的時間非常長,你要耐心的等待,等到水面上浮漂被拉動,就是有石斑魚上鉤了。
但這個時候,通常是無法直接把石斑魚拉上來的,因為,它們大機率會帶著魚線繞到珊瑚礁里面。
于是,這樣就需要一個人潛水下去,解開繞著珊瑚礁的魚線,把石斑魚抓上來。
或者,直接剪斷魚線,把石斑魚抓上來。
這個過程非常天然,潛水小哥連氧氣都不用帶。
然后,劃船上岸,稱重賣錢,現場分賬,真是一個令人神往的海岸生活啊。
這就是石斑魚的故事,從史前學霸到美味珍饈。
也許它們真的是上帝的課代表,刻苦進化,門門功課都拿A,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生物大滅絕,也見識過一尊又一尊的藍星大魔王。
雖然人類剛剛當選了小班長,躋身大魔王,但是,誰又知道,我們會不會也是從它身邊劃過的另一顆流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