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6日,大陸廣東省茂名市公安局為一對父子舉行了認親會。
兒子黎日生7歲被拐,13年后終于與父親黎勝雄團聚。
為了歡迎黎日生回家,J方特地準備了一份當地小吃—炸生蠔。
誰也想不到,正是這份看似不起眼的小吃,圓了黎日生的尋親夢。
7歲孩童,對家鄉的記憶殘缺,13年后竟然靠著無意間在路邊吃到的炸生蠔,找到家鄉。
這背后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本期文章,就帶大家走進廣東小伙黎日生的尋親記。
2004年的一天,7歲的黎日生和母親單獨待在家里,突然來了兩個陌生女人,就此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
兩個女人一進門,就熟絡地和黎日生的母親攀談起來。
她們自稱是母親的表妹,還說起兒時的一些趣事。
黎日生的母親有輕微智障,看著對方口若懸河,起初一臉迷茫,后來也半信半疑起來。
到了中午,四人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隨后她們便熱情地邀請母親去逛街。
一聽到可以出去玩,黎日生興奮地手舞足蹈,跟著母親出了門。
誰曾想一出門,兩個女人就帶著母子倆往汽車站的方向走去,坐上了一輛大巴。
上車前,黎日生的母親或許察覺出異樣,小聲地對他說:「快走。」
7歲的孩童會錯了意,以為母親催促他上車,便興高采烈上了大巴。
到了午夜時分,一行四人來到一處農家落腳,當晚黎日生和母親分開睡。
第二天一早,黎日生沒有看到母親的身影。
他沒有想到,這是最后一次見到母親。
而兩個「表妹」,是盯梢已久的人販子。
后來,一個陌生女人帶著黎日生「走訪」了一戶又一戶農家,想將他賣掉。
可是買主們看黎日生已經7歲,怕他對家鄉有記憶,都不愿接手。
輾轉奔波了近一個月,最后來到廣東省云浮市一戶姓葉的農家。
這家人已經有了一個女兒,正想要個兒子傳宗接代。
葉家人看黎日生虎頭虎腦很可愛,便將他買下,改名葉鋒強。
他們滿心歡喜想要兒子,沒想到這正是一家人煩惱的開始。
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黎日生早就意識到自己被拐賣了,生出逃跑的想法。
他依稀記得家鄉離這里不遠,找機會逃跑多次,可是每次都被抓回來。
葉家人為了讓他聽話,將他關在小房間,嚴加看管了20多天。
養父母也意識到孩子已經記事,要想讓他真正的聽話,只能付出無限的關愛。
此后他們對黎日生呵護有加,從不敢打罵一句,以為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收心。
沒想到,這場「對抗戰」持續了兩年之久。
有了前兩個陌生女人的「前車之鑒」,在黎日生心里,養父母對他越好,他就越是提防。
「你們還不是想害我!」
兩年時間里,每次養父母給他買新衣服,都被他用剪刀剪爛;摔碎的飯碗也不計其數。
畢竟黎日生知道自己有家有父母,又怎麼能輕易親近養父母呢?
時間是治愈一切的良藥,最起碼表面上看是這樣,至于心底里的痛,并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淡化。
隨著時間推移,表面上黎日生變得聽話起來,開始叫養父母「爸爸媽媽」,也接受了他的新名字。
可是在他心里始終知道,這里并不是他的家。
再加上村里人的指指點點,更加讓他生出對家鄉的向往。
每次他走在村子里,背后總有人用他恰好能聽到的聲音竊竊私語。
「這是誰家的孩子?」
「葉家的啊,就是那個被買來的孩子。」
和同村的小孩玩耍時,也總有孩子當面戳他的痛處:「你是從外面買來的野種!」
網圖
黎日生的童年在壓抑中度過,周遭的議論,讓他無法專心讀書。
13歲這年,讀小學5年級的黎日生,說什麼也不肯上學了。
任憑養父母怎麼勸也無濟于事。
多年后,黎日生回憶起輟學一事,說道:
「當時就是心里有氣,別人都能過生日,我連生日是哪天都不知道,家鄉在哪里也不知道,只想逃離這個地方。」
輟學后,黎日生決定出去打工,想找個沒有人認識他的地方重新開始。
「這樣就沒人說我是買來的孩子了。」
起初養父擔心他一去不回,特地陪他打了半年工,期間看養子表現正常,這才回家。
養父回家后,黎日生徹底獲得了自由。
終于沒有人監視他的一舉一動,也沒有人罵他是「野種」了。
只是夜深人靜時,他總忍不住痛哭,想念自己的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你們在哪里呢?為什麼不來找我?」
無數次痛哭之后,滋生出一股決心:無論如何,我都要回到家鄉,與爸媽團聚。
2012年,15歲的黎日生打工攢了一些積蓄,開始瞞著養父母尋親。
關于家鄉的記憶已經在腦海零落,他只記得家鄉是一個海濱城市,應該距離云浮市不遠。
此后的三年,他陸續去了廣東陽江、湛江等海濱城市。
站在海邊,看著碧海藍天,卻總不是他記憶中的那片海。
畢竟黎日生沒有多少線索,茫茫人海,他這種找尋方式,無異于大海撈針。
幾年的奔波,讓這個不足20歲的少年心生滄桑。
無數次他滿懷希望前往,卻總是落寞而歸。
有一次,黎日生在外地逗留到半夜,因為年齡不夠沒有身份證,他無法入住賓館,只能露宿街頭。
他躺在冰冷的馬路邊,心中卻生出一絲溫暖:
「現在雖然很累,但是只要開始了,總會有回家的希望。」
就是這種內心的執念,支撐他從無數個落寞時刻重新站起來,繼續找下去。
2015年,是黎日生尋親的第3年,這時他在朋友的介紹下,登上了「寶貝回家」尋親網站。
翻看著網站上那些尋親成功的案例,黎日生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他迫不及待地將所有信息都登記在網站上,期待與家人團聚的那天。
轉眼過去一年多,依舊沒有人聯系黎日生。
黎日生再次從滿懷希望,逐漸演變為失望。
那段時間,支撐他的就是央視的《等著我》尋親欄目。
每次看到失散的親人團聚,黎日生總是忍不住嚎啕大哭。
他幻想自己也如節目中的嘉賓一般,能擁抱到親生父母。
可是這一天,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到來呢?
希望就是如此飄忽不定,它總是在不經意間出現。
一年后,事情突然出現了轉機。
2016年1月,黎日生在云南打工。
有一天,他來到路邊的大排檔,點了一份叫「蠔炸」的小吃。
蠔炸,就是炸生蠔。
將生蠔裹上調好的面糊,放在油鍋里炸熟即可出鍋。
黎日生夾起一塊炸生蠔放進嘴里,突然有如一股電流擊中了他。
「這是我小時候吃過的味道!」
熟悉的味道撲面而來,仿佛家鄉就在嘴里一般,一瞬間黎日生渾身顫抖,淚流滿面。
他一下一下地咀嚼炸生蠔,生怕這個味道消失不見。
他知道,找了十幾年,苦等了十幾年,經歷了無數次期待和失望,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就在眼前。
可是一份不起眼的小吃,真的能憑它找到家鄉嗎?
幸運的是,大排檔老板告訴黎日生,他是按照茂名市電白區一帶特有的味道做的。
憑借直覺,黎日生斷定他的家鄉一定在廣東省茂名市。
他立即將這個線索提供給「寶貝回家」的志愿者。
志愿者聯系茂名本地網站,電臺和貼吧發布消息,同時也將信息提供給茂名市J方。
J方也覺得不可思議:
「我們工作這麼多年,第一次遇到憑味道確定家鄉位置的。」
黎日生的味覺,到底準確嗎?
2016年6月,事情終于有了新的進展。
網站上出現一則與黎日生尋親信息一致的帖子。
推文人叫黎勝雄,尋找兒子黎日生。
當時黎日生在網站登記的名字叫「羅日生」,父親名叫「羅勝雄」。
只有姓氏不一致,其他信息高度吻合,對方稱兒子和妻子于2004年走丟。
志愿者推斷,這位「黎勝雄」,極有可能是黎日生尋找多年的父親。
J方立即通過公安系統,找到了「黎勝雄」的聯系方式。
民警連忙將電話打過去:「您是黎勝雄嗎?」
「是。」
「十幾年前您是否丟了一個孩子?」
沒想到對方卻直接掛斷了電話。
后來民警聯系他想采集血樣時,黎勝雄也一口拒絕,表示自己并沒有丟過孩子。
得知父親拒絕與自己相認,黎日生心里最后一道防線徹底崩潰。
為什麼我找了十幾年還是沒有線索?
原來我的爸媽從來沒有找過我,就連現在他們也不肯與我相認。
那我堅持尋親的意義,是什麼呢?
就在黎日生沮喪之際,J方卻陷入懷疑。
天底下有幾個父母丟了親生骨肉后,能不管不顧還能拒不相認的呢?
難道黎勝雄拒絕的背后另有隱情嗎?
在進行了一番調查后,J方才發現鬧了一個大「烏龍」。
這個拒絕采血的黎勝雄并不是他們要找的人。
原來電白區還有另外一個叫黎勝雄的老人,住在電城鎮。
民警立刻趕往老人的居住地,核實情況。
起初,老人對民警的來意半信半疑,直到看了黎日生7歲的照片后,他瞬間老淚縱橫:
「這就是我的兒子啊!我找了他十幾年!」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J方立即采取了黎勝雄的血樣做DNA鑒定。
結果出來后,確定黎勝雄就是黎日生的親生父親。
這一刻黎日生如釋重負,激動地一晚上沒有睡著。
「十幾年了,我終于可以和家人團聚了!」
2017年1月6日,在J方和志愿者的見證下,這對失散13年的父子抱頭痛哭。
巧的是,這天也是黎日生的生日。
分別13年,他不僅找到了父親,也終于知道了自己的生日。
認親會過后,父子倆馬不停蹄回到家里。
街坊親戚得知黎日生回家,早就掛起橫幅,準備好鞭炮和舞獅隊,歡迎離家13年的孩子回來。
走進家門,看著屋內擺設,黎日生卻一臉疑惑。
它破敗不堪,簡陋無比,與他記憶中那個溫馨的家完全不一樣。
這時,他才得知,十幾年來父親為了找到他,究竟吃了多少苦。
67歲的黎勝雄,鬢邊頭髮發白,背也佝僂起來,看著比同齡人蒼老許多。
早年靠電焊為生的他,直到40歲之后才娶妻生子,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黎日生是他最小的兒子,也是全家人最寵愛的孩子。
以前,家里有房子有地,生活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算安居樂業。
如今,黎勝雄賣掉房子,租住在親戚家里,靠低保度日。
原來自從發現妻兒走丟后,黎勝雄再也沒有心思工作,四處找尋妻兒。
起初,隔壁鎮上有位中學校長是黎勝雄的本家,主動幫他聯系了周邊小學。
按理說,如果黎日生是在附近走失又被人撿了去,沒準正在小學里讀書。
黎勝雄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去每一個班級找兒子。
他站在教室后面,輕輕叫兒子的名字:「黎日生。」
孩子們聽到動靜忍不住回頭,黎勝雄看著孩子們可愛的臉龐,眼淚卻流下來了。
「這里沒有我的兒子……」
附近沒有,周邊也一無所獲,短短3年,黎勝雄就花光了所有積蓄。
多年來,哪怕房子賣掉,黎勝雄也不敢搬離太遠,生怕萬一哪天妻兒回來,找不到家。
可是妻子和兒子下落不明,即使家還在,又怎麼會有往日的溫度呢?
以前妻子和小兒子還在時,過年是一家人最熱鬧的節日。
妻子會做熱乎乎的年糕,會給女兒扎漂亮的辮子。
兩個兒子就在旁邊吵吵鬧鬧,不停地搗亂。
自從妻兒走失,這一幕再也看不到了,過年成了一家人最壓抑的時刻。
哥哥姐姐和頹廢的父親守著一桌子菜,沒有人言語,也沒有人動筷子。
唯一的「動靜」,就是父親黎勝雄喝醉酒,躺在地上打滾,哀嚎痛哭。
這個場景,成了哥哥姐姐不愿提及的痛。
13年來,他們何嘗不像父親一樣,期盼著母親和弟弟回來,一家人像小時候那樣,過一個團圓喜慶的新年。
2017年正月初六,哥哥姐姐的愿望終于實現了。
這天,黎日生坐車從養父母家趕過來,陪父親和哥哥姐姐過年。
黎勝雄一大早就張羅了一桌子菜,等待兒子的到來。
一家人終于又像以前那樣,圍坐桌前,充滿歡聲笑語。
到了正月十五,黎勝雄帶著兒子四處拜訪親戚,親戚們齊聚一堂,慶祝黎日生的歸來。
坐在親戚們中間,黎日生卻顯得拘謹,這感覺就像他和父親單獨相處時一樣。
心里雖然親近,真到相處的時候,卻不免客套生疏。
對黎日生來說,與家人團聚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闊別家鄉多年,他吃不慣老家的食物,聽不懂老家的方言。
對父親黎勝雄來說,亦是如此。
面對兒子時,他多少顯得有些局促不安。
可是父子倆都明白,這一切隔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血脈至親終得團聚。
他們堅信,以后的生活,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加幸福。
看著親戚們其樂融融,黎日生也暗暗下了決心:
「雖然希望渺茫,但是我一定要找到母親,讓一家人真正的團聚。」
一碗炸生蠔,促成了父子相隔13年的團聚。
有人說,這是莫大的幸運。
但是與運氣相比,更重要的是父子倆對團聚的執念,創造了奇跡。
正是應了電影《刺激1995》中的那句臺詞:
「只要心懷希望,就會永遠有希望。」
希望天下骨肉分離的人們,有朝一日均能團聚。
最可恨的還是那些人販子和買主,為了蠅頭小利,為了所謂傳宗接代,搞得別人妻離子散。
孩子失去了幸福的童年,父親多年與痛苦抗爭,好好的一個家落魄凋零。
而這,只是無數失散家庭的縮影。
買賣同罪,作惡的人就該受到法律的懲罰,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