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從這樣一段恐怖視訊說起。
畫面里,一群難以辨認的東西正在垂直爬墻。
看上去像某種幼鳥,但它們的行為卻像極了那些附魔電影里的橋段。
看似弱小的小軀體像是被某種東西驅使著,不停的攀爬,甚至摔下去也絲毫沒有影響。
這些小東西究竟是什麼?
影片到底是真是假?
其實,這群小東西千真萬確,只不過,它們是一群擁有亞當基因的生物,而且,我們每個人都對它們非常熟悉。
也可以說,非常陌生吧。
雖然南京人總會豪言,沒有一只鴨子能活著游過秦淮河。
北京人也僅僅只需要用一個全聚德就能每年干掉上億只鴨子。
但是,我們真的了解它們嗎?
沒錯,畫面里這些看似恐怖的未知生物其實就是小鴨寶寶,但它們為什麼這麼強悍?
所謂的亞當基因又是怎麼回事兒?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故事。
去年的時候,我們聊過鴨子的近親——大鵝。
我們說,鵝霸兇猛,一只被當做食物扔進虎園的大鵝可以攆著兩只老虎滿園子跑。
還說一只灰鵝誤入金剛領地,可以兇得大金剛都拍胸后退。
但事實上,鴨子比鵝霸更加先進,它屬于次時代大鵝,可以一鴨戰四虎,你相信嗎?
這里有一段被攝像機記錄下來的故事,發生在南亞的某個動物園。
這天,在一群游客的圍觀下,一輛全副武裝的吉普車開進了虎園,吉普車全身防護,就連輪胎上也都安裝了鐵絲網,由此可見,這些老虎非比尋常,看外觀就像是野性十足的孟加拉虎。
畫面里有兩只老虎,吉普車停了下來,在一個五六米深的水坑旁邊,突然,吉普車開門,駕駛員往水坑中央扔了一個鴨子,鴨子撲通一下落水,沖擊力很大,這要是其他動物,估計瞬間就已經腦震蕩了,但鴨子穩穩的踩住水,并開始水面浮游。
與此同時,兩只老虎也三步并作兩步,猛撲了過來,鴨子順勢一潛,老虎撲起水花,游客們都在揪心的大叫,但僅僅幾秒鐘以后,游客的語氣和老虎一樣吃驚。
鴨子呢?
老虎也抬起頭迷茫的尋找,突然老虎又一撲,原來是發現了鴨子,但這次還是一樣的迷茫——又撲空了。
過了好一會兒,鴨子從好幾米開外的地方淡定的浮出了水面,老虎再撲過去,鴨子就像后腦勺長了眼睛一樣,提前潛水,老虎再次撲空。
百獸之王,虎面盡失,不行,老虎請求支援,這個時候,畫面拍到了池塘邊的另外三只老虎,四只老虎在一起交流什麼,不一會兒,鴨子就像挑釁一樣,故意在四頭老虎眼皮子底下探出身子,老虎一撲,鴨子又潛……
這真是,叔可忍嫂不可忍,四只老虎全部加入戰斗,一起抓,竟然還是抓不住鴨子,鴨子甚至還從老虎屁股后面潛出來,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老虎好長時間都沒有發現從屁股后面出來的鴨子,鴨子游的怡然自得,鴨子也不跑,就像和老虎挑逗一樣。
突然,岸上的一只老虎實在看不下去了,帶著兄弟,猛撲下來,還是撲空……
這個時候,觀眾里有人開始介紹,上一只鴨子,在池塘里好好的活了一個月,于是有人說,我們不會也在這里看一個月吧……
又撲了好幾次,四只老虎一臉茫然,影片也到這里戛然而止。
到最后我們也不知道四只老虎有沒有抓住鴨子,但是,有一家澳洲動物園(Symbio Wildlife Park)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因為,他們的管理員,從來不拿鴨子喂養老虎,他們知道,那個畫面太美,比說影片里的那種大池塘了,就是他們虎園里的這種小水坑,通常都是老虎追到精疲力盡,最后灰溜溜的上岸……
澳洲的影片更加清晰,我們可以好好的感受一下這種老虎的無力感。
所以,唐老鴨真的這里厲害嗎?
鴨子會潛水,這個我們都能理解,但為什麼老虎從背后偷襲,它都能提前預判?這不科學啊。
其實,早在1986年,就有生物學家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
英國伯明翰大學的馬丁(Graham R.Martin)教授說,鴨子擁有恐怖的578°全景視野。
什麼概念?
先拿人類作比較,我們的眼睛長在大臉盤子上,平視前方,于是,我們如果不轉頭,那麼只看得到面前180°和上下135°的視野。
總視野大概是這樣一個球星,綠色表示有效視野,橙色表示余光視野,藍色表示視野盲區。
雖然我們原先聊雞和鵝的時候也提到過,鳥類的視野非常夸張,可以不用轉頭就看到身后,但是,馬丁教授用數據告訴我們,這個說法還是略帶夸張,比如,他研究了兩種鳥類——灰頸鷺鴇(Kori Bustard)和白鸛(White Stork),發現它們在上下方向上視野于人類相當,而前后視野也并沒有夸張到不用轉脖子的程度,腦袋后面分別有62°和72°的視野盲區。
但緊接著,研究擴大,兀鷲(Griffon Vulture)、牛背鷺(Cattle Egret)、北極海鸚(atlantic puffin),它們的視野越來越大,然而,當馬丁教授研究到鴨子(Pink-eared Duck)的時候,他說,難以置信,紅耳鴨(Pink-eared Duck)竟然真的可以不用轉頭就看到背后,而且,在上下視野上,它不用轉頭也能看到198°的超廣角視野,這意味著,它在看到后腦勺的同時,還能看到頭頂……
這簡直是真·全景天窗,所以,它才敢那麼悠閑的在水中漫游,被四只老虎圍攻,它也都能從容應對。
鴨子視野中唯一的缺憾是下方,從馬丁教授的研究圖譜我們就可以看到,鴨嘴下方有一大片藍色的盲點區域,但不要緊,還記得鯊魚的勞倫氏壺腹和鴨嘴獸的大嘴巴嗎?
沒錯,在自然界中,這種扁形的鴨嘴設計本來就是一種感應裝置,鴨嘴也是雷達,不用眼睛,它也能感知很多外界信號,甚至在潛水的時候,泥沙渾濁,它比眼睛還好用。
另外,如果你是麻辣鴨頭的愛好者,那麼,估計你已經發現了,鴨子和大鵝一樣,嘴巴里有一排類似牙齒的結構,這條結構也非常先進,叫做須狀齒(Pecten)不僅可以感受水文情況,還可以幫助鴨子濾食小魚小蝦,是鯨魚須狀牙齒的升級版。
所以,雷達嘴巴+全景眼睛,鴨子,真的是自然界中極少數,擁有真·全景視野的彪悍生物。
根據馬丁教授的研究,目前發現這種真·全景視野的案例,除了鴨子,暫時只有另一類叫做鸻(héng)形目的鳥類可能擁有類似的全景感官,鸻形目的代表動物是海鷗,海鷗也很神,但它那個不為人知的真面目,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總之,一鴨戰四虎,鴨子的全景感官功不可沒,但是,問題又來了,既然鴨子這麼難抓,人類又是如何捕捉它們的呢?
時間回到23年前,2000年5月,新疆地區遭遇百年不遇的蝗災。
傳統的新疆雞兵很快就在生物防治的戰線上潰敗,眼看著偌大的新疆一個地區接一個地區的被蝗蟲「吃掉」,救急文書也紛紛發往全國。
不久以后,浙江省的養鴨大戶楊大元接到了一通電話,電話那頭說,他們要緊急訂購1萬只鴨苗,并且還要求,鴨苗養成以后,要全部空運到新疆。
楊大元心想,這口氣可不小,但緊接著詢問對方才亮出真身,原來是浙江省農科院,他們看中了楊大元飼養的櫻桃谷鴨(Pekin-duck),認為這種家鴨,組織性強、食量大,容易返祖,能迅速適應野外環境,所以,特別適合當做「鴨軍」使用,對方訂購這1萬只鴨苗,正是準備籌建一支趕赴新疆的「浙江鴨軍」。
自己的鴨苗被選中,楊大元非常自豪,僅僅43天以后,1萬只鴨苗已經長大成軍,立刻空降新疆克拉瑪依,當時,新疆農科院的工作者們可是頭戴著防蝗面具在曠野里釋放了這些鴨子,蝗蟲遮天蔽日,但這一萬只鴨子卻像一支扶墻進入自助餐廳的大軍一樣,敞開了肚子吃,據統計,當時每只鴨子每天可以吃掉大約200只蝗蟲,而一萬只鴨子,一條就能消滅200萬只,最重要的是,幾天以后,鴨軍吃光了蝗蟲,沒吃飽,又把蝗蟲產下的卵泡也吃了干干凈凈。
這可是從根本上解決了蝗蟲難題啊,每年蝗災爆發,不正是因為在這些卵泡難以清除嗎?
後來,浙江鴨軍常年駐守新疆,不僅防治了蝗災,還一個個吃得憨態可掬,肉美皮肥,都不需要運回浙江,直接在新疆加工好,鴨頭、鴨脖、鴨掌、鴨腸分門別類全國共享……
再到了2020年,非洲蝗災一路席卷到巴基斯坦,眼看著地球最大規模的蝗災就要翻過喜馬拉雅山入侵中國,浙江鴨軍再次披掛上陣,結果這次,蝗蟲還真的沒敢越雷池半步,紛紛停在了印度,準備支援巴基斯坦的10萬鴨軍也終歸沒能出國一戰。
這就是鴨群在人類社會中表現出來的組織度,它們非常好驅使,就像你在這些影片里看到的一樣,一個人就可以趕上千只鴨子,和它們在老虎池里表現出來的那種機警完全不同。
這種不同是因為人類對鴨子進行了馴化,但要繼續問,人類又是如何馴化鴨子的呢?
其實很簡單,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小學課本里的一個名詞——印隨(imprinting),小鴨子跟著鴨媽媽,很多鳥類都會把它們破殼兒以后第一眼看見的東西當做媽媽,緊緊的跟在媽媽后面,這就叫印隨,而鴨子,又是印隨現象最典型的一個生物。
比如這段影片,小鴨寶寶跟著媽媽上樓梯,一個個猴急猴急的,媽媽也很有耐心的等待,這其實也是影片最開始,那些小鴨垂直爬墻的真相,仔細看,墻壁上面,也有一個正在耐心等待的鴨媽媽,小鴨子們也正是在印隨本能的驅使下開始奮力爬墻。
然后,人類馴化鴨軍,其實就利用了它們這個印隨的本能,一方面,養殖場里的鴨子會把人類當做媽媽,另一方面,想要驅使鴨軍,也只需要管控好頭鴨,幾千上萬只鴨子也就會本能的跟著大軍行動,哪怕前面是鴨肉工廠,它們也是一如既往……
小鴨子在印隨本能的驅使下,會表現的非常厲害,除了可以爬墻,還可以輕功水上漂,甚至是像這樣,如同刺客信條一樣,從高空直接信仰一跳,據研究,這種信仰一躍的極限來自北極雪雁(Arctic Geese),雖然叫雁,但它也是一種鴨科雁屬的動物,和鴨子、大鵝都是近親,雪雁媽媽為了躲避北極狐和其他天敵,會把巢穴筑在400英尺,122米高的懸崖上,而當雪雁寶寶孵化以后,它們也會義無返顧的印隨媽媽,從懸崖上一躍而下……
不要擔心,雪雁寶寶大多數可以安全落地,是不是很神奇?
其實,即使普通的鴨寶寶,比如,這里記載的棕脅秋沙鴨(Hooded merganser),它們也可以輕松跳躍15米半(50英尺)的高度。
鴨寶寶為什麼不會受傷?
專家們說,這個原理和螞蟻不會摔死類似,首先,鴨寶寶的體重非常輕,只有30克左右,另外,仔細看,鴨寶寶在飛躍而下的時候,身體非常舒展,就像翼裝飛行一樣,而且,鴨寶寶的絨毛不僅緩沖效果好,也還能很好的兜住風,所以,重力和空氣阻力平衡,鴨寶寶落地時的速度并不快。
同樣的道理,體重輕,重心穩,再加上鴨寶寶天生就有一副利爪,這也讓它們能在墻壁上模仿啄木鳥的力學結構,盡量把重心貼緊墻壁,保持平衡,然后飛檐走壁。
但是,當鴨寶寶長大以后,它們體重增加、骨頭變硬這些水上漂、墻上跳、空中飛的絕技也就慢慢消失了,然后,我們都以為它們會就此淪落為一只普通的鴨子,但事實上,它們可都是擁有亞當基因的生物啊,所以,它們體內的亞當基因,會在長大后,再賦予它們一項更加恐怖的超能力……
有人說,航母上的電磁彈射非常暴力,能在2秒以內把25噸重的飛機彈射到300公里每小時,但事實上,聽到這些數據,鴨子們可能已經笑了。
它們會說,論彈射,人類還差得遠,我們能在0.36秒以內,把體內的某個器官彈射出20厘米遠,瞬時速度達到1.6米每秒,還能自帶柔性探洞模式,任何螺旋、拐彎、回轉的都能輕松應對。
至于是哪個器官,大家可以參考這個小鴨子造型的紅酒開瓶器,它是寫實風格的產品,大小、比例、形狀真的都和現實中的鴨子一模一樣……
有一位叫做,帕蒂(Patty Brennan)的進化生物學家,她專門研究過鴨子的這個器官,非常夸張,通常來說,只有3%的鳥類擁有這個器官,絕大多數鳥都跟我們原先聊過的雞一樣,是一個茶碗對茶杯的結構,叫做泄殖腔,鳥類繁殖,就像倒茶,但和人類不一樣,它們倒進去的茶水可以長時間存活,因此,以母雞為例,鳥類其實有兩個超能力:
第一,母雞可以隨時把體內的茶水拿一點出來,產雞蛋、孵小雞。
第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母雞可以主動選擇,用誰的茶水來生雞蛋。
如此一來,鳥類之間的[兩.性]軍備競賽就展開了,雄性想把自己的茶水盡可能多的留在各種雌性體內,而雌性呢,除了心上人,其實并不情愿接受過多的茶水,這種矛盾如何處理?
于是,在大自然的協調下,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幕畫面,兩只山雀(dunnock)在地面遭遇,雄性準備偷襲雌性,然后,注意看,只有一瞬間,雄性飛到雌性身上,接著迅速起飛,逃離現場。
而就在剛剛這一瞬間,雄性其實已經完成了倒茶,雌性一臉無奈。
這就是鳥類的交配方式,多少有點強迫性,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大自然讓97%的鳥類統統變成茶杯,沒收作案工具,防止人間慘案。
但是,大自然終歸敵不過亞當基因,鴨子的作案工具被沒收以后,竟然又被亞當基因給喚醒了,而且,亞當基因讓鴨子的作案工具變得非常暴力,比電磁彈射器還兇猛。
除了速度和力道,體積也相當夸張,普通的鴨子,大概都有20厘米左右,而已知最夸張的鴨子,叫做,阿根廷湖鴨(Oxyura vittata),達到了瘋狂的42.5厘米,簡直兇殘。
繼續研究,為什麼這些作案工具會像啟瓶器一樣變成螺旋型?
帕博士說,她曾經做過這樣一組實驗,她先是準備了四根玻璃試管,分別是直筒型、正螺旋型、反螺旋型和回轉型,然后,她首先測試了沒有試管的情況,這段測試影片在這里無法播放,請大家自行腦補,或者移步我們本周的會員頻道,總之,正是這個測試,讓帕博士得出了0.36秒,20厘米遠的那個彈射數據。
接著,帕博士又分別測試這四種玻璃試管,測試影片也請大家腦補,或者移步會員頻道,總之,測試數據如下,在0.4秒之內,直線試管成功率為8/9,正螺旋成功率為5/7,反螺旋成功率為1/7,回轉成功率2/8。
帕博士說,這些數據回答了為什麼鴨子的作案工具如此兇殘,還自帶螺旋。
因為,不僅雄鴨體內有亞當基因,雌鴨體內也有啊,還記得鳥類的交配本能嗎?
雄鳥要廣泛,雌鳥要專一,如此一來,就導致鳥界打亂,偷襲不斷,在野外,雄鴨子都是這種綠頭大哥,相當兇悍,雌鴨子并沒有選擇,進化出更強健的體魄來防止偷襲,而是開啟亞當基因,進化防御工事。
于是,雌鴨子開始把原本像茶杯口一樣敞口結構也進化成各種各樣的扭曲的迷宮,但這里有一個疑點非常難以解釋,那就是,雌鴨子的這個迷宮竟然還是與雄鴨的螺旋相反。
進化論說,環境篩選性狀,如果雌鴨的反螺旋迷宮是環境,那雄鴨的正螺旋武器就不可能產生,而如果說雄鴨的正螺旋武器是環境,那這雖然可以解釋為什麼雌鴨出現了反螺旋迷宮,但卻又無法解釋,為什麼雄鴨不把武器也反過來。
總之,這就是為什麼帕博士能成為進化生物學家的原因,她正在試圖從這些懸疑中破解上古的進化之謎。
然后,進一步研究鴨子們的軍備競賽,帕博士又發現,雌鴨為了防御,甚至在迷宮中進化出了這種死胡同,誘騙武器進入,而雄鴨呢,為了進攻,不僅把武器變得又快又長,還在武器上長出了倒刺,這可以把前任的茶水有效剔除,武器還配備了再生功能,那就是如果這個繁殖季用力過猛,導致武器脫落,那麼下一個繁殖季,亞當基因還會再送你一條同樣彪悍的武器……
除此以外,與武器配合,在自然界中,這些頭頂綠帽的雄鴨們也非常霸道,都不是一對一偷襲,而是經常這樣,一群綠帽大哥一擁而上,襲擊一只落單的灰頭小妹,畫面難以形容,這些綠頭雄鴨性十足,因此,在人類的養殖場中,我們很難看到它們的身影。
但也有人不信邪,在湖北洪湖就有人專門養殖這種綠頭鴨。
記者一來到養殖場,就被眼前這種漫天飛鴨的場景驚呆了。
鴨子真的會飛嗎?
沒錯,根據專家介紹,目前人類養殖的家鴨幾乎都是這種綠頭鴨的馴化後來,無論是網紅柯爾鴨(Call-duck),用來烤的北京鴨(Peking-duck),還是所謂的紹興麻鴨、高郵麻鴨、它們在被馴化前,都是這種綠頭會飛的形態,甚至都不能說人類已經成功馴化了綠頭鴨,因為,哪怕是看起來弱不禁風的柯爾鴨,你把它放到野外,野化兩三代以后,它也能重新變回綠頭大哥的形態。
在養殖場里,要抓這種綠頭鴨,必須在大棚里進行,大概是這個畫風。
采訪中,記者還發現,在進大棚之前,有兩只鴨子受驚,飛走了,這個時候,養殖戶還有方法再被把它們誘騙回來,大概是這樣操作,先把已經捕獲的鴨子剪掉羽翼,讓它們暫時失去飛行的能力,然后,把這群招安鴨趕到池塘里,鴨子都有印隨本能,喜歡跟群,于是,剛剛那兩只飛走的鴨子會很自然的回來匯合,然后,養殖戶再次驅趕整個鴨群,最終實施抓捕。
綠頭鴨的翼展非常大,羽翼上面還有一片閃著藍光的翼鏡,相當威武,如果大家想品嘗綠頭鴨,記得一定要買沒有剪翅的鴨子,像這樣,有些養殖戶為了方便養殖,會從一開始就給綠頭鴨剪翅,這其實是一個至少有3000年歷史的古老養殖方法,我們今天的各種家鴨都是一代代剪翅剪出來的品種,剪完以后,綠頭鴨會失去飛翔的能力,活動少了,自然就長得不夠健壯,也不夠有野味兒。
綠頭鴨這種野味兒最佳的搭配就是醬板,其次是香鹵,湖南的巨辣醬板鴨,武漢的地道鴨脖,理論上,是一定要用這種野生綠頭鴨的,但事實上,你今天如果還能吃到它們,那真是萬幸啊。
在廣東、瓊海和福建、台灣還有這樣一種紅頭白羽的番鴨,非常霸氣,它其實是一種比綠頭鴨馴化程度更低的野鴨,屬于鴨科棲鴨屬,鴛鴦的表兄,養殖番鴨,理論上必須剪羽,或者用籠子養,因為,它一旦起飛,那可真的是一只鳥,一溜煙就消失的無影無蹤,騙都騙不回來,還搞不好,帶著整群番鴨,一起起飛……
它最早原產于中南美洲,屬于瑪雅城邦的野鳥,食之【壯*陽】。
後來,它們是先被荷蘭人從瑪雅帶到了台灣,然后,又被鄭成功從台灣帶回廈門,但是,番鴨怕冷,在福建、廈門那邊一直長不好。
是1990年代前后,海外華僑們又重新把它們帶到了廣東和瓊海,才逐步實現了人工養殖,這種鴨肥而不膩,所謂瓊海嘉積鴨、台灣姜母鴨就是它們,和原來我們聊過的獅頭鵝一樣,它們也是越老頭上的肉瘤越多,只不過,它們這個肉瘤是紅色的,非常好看,一只4-5年的紅頭番鴨,市場售價,至少500塊,在瓊海、廣東,它們會被做成老鴨煲,食之大補,而在廈門和台灣,它們則會被加入幾十味重要一起慢燉,這就是所謂的——帝王食補姜母鴨,一碗下肚能讓你手腳大熱。
目前,人類所有養殖的鴨子只有兩種,不是綠頭鴨,就是番鴨,在野外,綠頭鴨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 )評為最不受關注的物種,而在人類的養殖場里,它也是僅次于雞的第二大存在,全球年出欄量約為65億只,沒有過多的基因育種和雜交技術,北京鴨的最短出欄時間已經達到了43天,這幾乎追平了白羽雞的42天出欄速度,但要知道,白羽雞,這可是被各大生物公司魔改上百年以后的成績。
另外,這里所謂的43天出欄北京鴨也就是前面提到了過的浙江鴨軍——櫻桃谷鴨,這是中國的最原始家鴨品種之一,原產北京,大約在3000年前被某位神農氏從綠頭鴨當中馴化而來,然后,它們一直被用來制作各種鴨肉料理,和後來的北京烤鴨,可能做了上千年吧。
而到了1840年代,鴉片戰爭前后,北京鴨和北京烤鴨一起被介紹到了歐美,歐美人很愛吃北京烤鴨,而且他們還被這種四五十天就能出欄的神奇生物震驚了,他們當時還沒有研發出42天出欄的白羽雞。
于是,就把北京鴨當做畜牧業資源一船船運出了中國,後來分別培育成了德國北京鴨(German-Pekin-duck)、美國北京鴨(American-Pekin-duck)以及櫻桃谷北京鴨(White-Pekin-duck),櫻桃谷是英國的一家農場,相傳,當年女王吃到北京烤鴨以后覺得好吃是好吃,但是有點兒肥,于是問她的農業大臣,能不能再瘦一點兒?
然后,農業大臣就在一個叫做櫻桃谷的地方開始一代代培育北京鴨,果然100多年后,被他培育出來了一種更瘦、出欄時間更快,也更便于養殖的北京鴨,後來,女王為櫻桃谷農場頒發獎章。
這種英國北京鴨,也就得名櫻桃谷北京鴨。
再到了1991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來華訪問,他們就又把櫻桃谷北京鴨反向輸入中國,接著就成了中國的第一大養殖鴨品種,大約每年出欄20億只,你現在吃到的,絕大多數都是這種被英國人魔改以后的中國鴨。
櫻桃谷鴨除了出欄快以外,每年還可以產蛋200枚,羽毛也是制作羽絨服的標準材料。
另外,所謂的網紅柯爾鴨(Call duck)其實是一種荷蘭人培育的間諜鴨子,什麼意思?
如果你有養過柯爾鴨就會發現,它的叫聲很有穿透力,當年的荷蘭人就有這種叫聲來誘捕野鴨,像前面誘捕那兩只飛走的綠頭鴨一樣,把小柯爾鴨趕到野外,讓它們不停的叫,引誘大量的野生鴨群前來匯合,接著,趕鴨群上岸,再實施抓捕……
根據基因研究,柯爾鴨的原產地在遠東,可能是某個荷蘭船長在400多年前從日本帶回荷蘭的。
但就跟北京鴨一樣,鬼使神差,當柯爾鴨在網絡時代回到日本的時候,卻意外變成了網紅,然后風靡世界。
這就是神奇的鴨子,還有一個叫做懷斯曼(Richard J. Wiseman)的心理學家研究過,鴨子是人類潛意識中最具幽默感的物種。
簡單的說,就是如果你要講笑話,那麼請一定把笑話的主角換成鴨子,絕對好笑。
為什麼會有這種神奇的聯系?
這可能就又跟鴨子體內的亞當基因有關了。
時間回到2020年,劍橋大學的丹博士(Daniel J. Field)正在比利時一座采石場中尋寶。
突然,他被一小塊化石驚得說不出來,後來他說,當自己第一眼看到那個東西的時候,立刻意識到這是自己科學生涯中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當時他不得不掐自己來保持清醒,因為,他知道這塊小東西,一定來自地球歷史上最重要的那一時刻。
原來,這塊小化石是一個來自6700萬年前的古生物頭骨,雖然很小,但毫無疑問,它兼具今天雞和鴨的雙重特征,當時,丹博士給它取名奇跡雞(Wonderchicken),但後來確認,它極有可能是今天雞和鴨的共同祖先,生活在恐龍即將滅絕的時代。
緊接著,一步步研究,那個有關亞當基因的地球故事,似乎也被一點點補全了出來,大概是這樣的。
6600萬年前,那顆滅絕恐龍的隕石準時到來,但海灘上的奇跡雞卻在災難過后幸存了下來,失去了原來的家園,它們不得不兵分兩路進化,一路走向叢林,開始變得越來越像雞。
另一路殺入沼澤,開始在蘆葦蕩中變得越來越像鴨。
變雞的那一路和絕大多數幸存生物一樣,體內的亞當基因逐漸被大自然削弱,它們和其他鳥類一樣,失去了武器,也同時失去了很多繼續飛速進化的可能。
而殺入沼澤的這一路鴨子,它們卻鬼使身材的保留了亞當基因,這個基因代號BMP4,全稱第四骨形態發育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它負責調節生物體的骨骼形態發育。
簡單的說,如果這個亞當基因在物種體內表現強勢,那麼,這個物種就能擁有更廣泛的變形能力,比如,像鴨子一樣,把曾經被沒收的作案工具重新變回來,還變得越來越兇殘。
還比如,蝙蝠,蝙蝠的那對翼手膜也被認為是受BMP4基因所控制。
這個基因就像《新世紀福音戰士》里提到的人類補全計劃一樣,它是被封印的亞當,一旦地球遭遇沖擊,它很可能會在生物體內被迅速激活,然后加快生物體的變形和進化,讓它們迅速變化出能夠適應新環境的樣子。
所以,考慮到鴨子、蝙蝠它們體內的亞當基因都很活躍,這個故事也許是在說,當下一次地球沖擊到來時,最終幸存的物種,很可能還是鴨子和蝙蝠。
而人類呢?
其實,我們人類身體中的亞當基因活性也不低,尤其是在胚胎發育出脊髓和大腦的時候,也可能正是因為這種基因間的微妙聯系,讓鴨子和蝙蝠在我們腦海里分別留下了兩個非常潛意識的印象——一個代表滑稽、一個代表恐懼。
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罕見病,叫做恐鴨癥(Anatidaephobia)你會始終覺得有一只鴨子在暗中注視著你,讓你感到不安,這可能就是潛意識中的某種錯位吧。
這就是鴨子與人類的神奇聯系,回想一下,中國十大名鴨,連城的白鴨(藥膳)、臨武的勾嘴鴨(干鍋)、福建的金定鴨(脆皮)、貴州的三穗鴨(血鍋)、北京鴨(烤鴨)、莆田鴨(火鍋)、紹興麻鴨(醬板)、高郵麻鴨(雙黃蛋)、嘉積鴨(老湯)、姜母鴨(砂鍋),還有滑稽的唐老鴨。
也許,鴨子還將陪我們人類再走很遠很遠,哪怕是地球沖擊,哪怕是天地再造,人類與鴨子,都將是一對天荒地老的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