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可以懷疑你的孩子,但爸媽你不能。你是孩子最堅強的后盾,孩子只有確定你會無條件地站在他身后,永遠信任他,他才能更有安全感,表現得更加自信陽光。
被誣賴是「小偷」,當眾搜身很丟人
那天在陪兒子逛商場時,偶然聽見一個大人的玩笑話,他說:「小時候的一次經歷,讓我覺得逛商場就是個噩夢。」
那位成年人身邊的人,就詢問他發生了什麼?
只聽這位大人略帶苦笑地講:「小時候特別喜歡玩玩具,逛商場的時候站在一款玩具車跟前,走不動步了。結果,走出商場的時候,報警器響了,我被人當眾搜身,這事始終讓我抬不起頭來。我明明沒偷東西,卻被人誣賴成小偷了。」
兩個人後來又說了什麼,我沒再聽清楚,但從這位成年人的口中,我感受到了他兒時的絕望
。其實,大多數孩子在小時候都一樣,自尊心很強,希望被人信任,一旦被人誣陷偷東西,被人要求要當眾搜身,這會讓孩子很難接受,還可能會在孩子的內心留下嚴重的創傷記憶。
這種不好的體驗,有可能會跟隨孩子一輩子。
兒子被認定「偷東西」了,媽媽卻猶豫該不該制止
有個粉絲寶媽,也跟我過她兒子被人誣陷偷東西的事。大概是她孩子五歲那年,她領孩子到商場里閑逛。
當時,她婆婆得知她倆逛商場,也從樓上下來,打電話說要跟她們在超市里匯合。
不過,中間出了點小插曲,她婆婆找不到她們的具體位置,所以這位寶媽不得不把孩子暫時放到超市原地,一個人短暫離開。
雖然,前后大概三兩分鐘左右,但卻發生了一件讓這位寶媽難忘的事兒。
接到婆婆后,她們三人開始選東西購物,然后就打算結賬離開。本來還挺順利自然,但沒想到,走到收款處時,商場的報警器卻響了。
只見收銀員,就直奔她兒子就去了,「你家孩子偷東西了,要搜身!這孩子一個人站在玩具區,鬼鬼祟祟的好半天,我猜他是偷拿玩具了,不然報警器不會響。」
媽媽不該懷疑孩子偷東西,信任是無條件的愛
收銀員說這話的時候,見態度特別堅定,寶媽說:當時自己卻有點猶豫了,不知道該不該制止收銀員。
因為她心里清楚,她兒子就是很喜歡玩具。她也知道,剛才之所以把孩子放置到玩具區,就是想靠玩具吸引他,防止他亂跑走丟了。
不過,寶媽還是不太相信收銀員說的那句「他是偷拿玩具了」。
那一刻,寶媽說自己的心里有兩個聲音在較量
,一個是「孩子犯錯了,確實偷了東西,因為他太小了,還不懂偷拿東西的定義,只知道喜歡了就拿走了」。
另一個聲音是「我的孩子不可能偷東西,他再喜歡,也不會這樣做,他平時是那麼乖。」
沒想到機智奶奶一句話,就令收銀員立馬道歉了
正在寶媽做思想斗爭時,她婆婆卻站了出來,很堅定地撫摸著孩子的頭,說:「我家孩子不可能偷東西,想搜身更是沒門的,我不準你這樣做。」
說完,婆婆就詢問孫子:「你來告訴這位阿姨,你身上都有哪些,剛剛在超市里選的東西?」
孩子一五一十地講了,他身上只有一個玩具是在這家商場里選購的,并沒有其他任何東西。說來也巧,正在這時,后面又來了一位買單的顧客,收銀員示意讓他先結算先離開,但報警器再次響起。
于是,這婆婆就插了一句:「如果是
你家報警器壞了,你卻對我的大孫子產生偷東西的質疑,還想要搜身,那麼請你和你們的經理出面給孩子道歉。」
果真,這事正如我婆婆所料,一切都是報警器失修導致的,這位寶媽的孩子是無辜被冤枉了。
聽到趕來的經理和收銀員對孩子的道歉,寶媽的心里如釋重負。
不過,寶媽說自己能明顯感覺到,孩子對她剛剛的表現不太滿意,因為寶媽沒有像婆婆一樣,堅定地站在孩子身后,無條件相信孩子。
而寶媽的婆婆非常機智地化解了矛盾,還有聲的支持了兒子。
回家后,她婆婆還把這件事復盤了一下,告訴孩子:「記住,除了警察叔叔阿姨,出示證件了,其他任何人想搜身,你都有權利禁止。你就算是個小孩子,但你也擁有隱私權。」她兒子使勁點頭。
我覺得,這位婆婆的教育方法真的很給力,她在用切身行動告訴孩子,「隱私權」是自己的合法權益,幫助孩子避免受到身心傷害。
果然,姜還是老的辣,教育還得多聽長輩的經驗,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這樣才能更好的教好孩子。
我跟這位寶媽說,你和婆婆不可能隨時跟在孩子身邊,為了讓孩子以后懂法,能自己靠法律保護自己,最好給孩子買了一本法律啟蒙書。
《給孩子的第一本法律啟蒙書》是孩子的維權小助手,內含法律問題百問百答,能讓孩子通過閱讀一本啟蒙書,明白法律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保障。
一些從小就學法律的孩子,能夠更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從小讓孩子閱讀《給孩子的第一本法律啟蒙書》有兩大好處:
第一個好處
就是,能讓孩子在家里或學校和社會中,遇到不好、不公正待遇時,想起書中的案例,學習書中的處理方法,有效保護自己的權益,避免被他人傷害。
第二個好處就是,提升孩子知識面,讓孩子擁有法律意識,在學習和未來生活中,做到知法懂法活用法律,不被人套路、算計。
像我自己就買了這本書,現在我家給娃對很多法律知識,比我還懂呢,還經常給我普法。
當初我給兒子買這本《給孩子的第一本法律啟蒙書》時,我考慮到本書含有北大法學碩士講的很多法律常識、法治故事,擔心孩子看不懂。
後來發現我是多慮了,作者已經將法律的規則、公平正義等,都融入到了孩子們的生活案例中,通過書籍中的故事,就可以讓孩子輕松理解法律常識。通過閱讀故事和漫畫,將法律法規牢記心中。
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孩子們都樂于接受,能將知識記得更牢。為了讓孩子今后能靠法律保護自己,趕緊從小普法吧,感興趣的家長,趕緊點擊下方鏈接下單吧!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