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在科技領域的動作不斷,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目光,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的發布,強勢官宣了華為在高端手機市場的回歸,一顆麒麟9000S芯片,更是打破了美國長期對我們高端芯片的壟斷。華為新機發布還不到一個月,這家代表中國科技硬實力的公司再一次成為了全球科技的焦點,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CFO孟晚舟發布了一份事關中國科技未來發展的超級計劃。
9月20號,在華為召開的「全聯接大會」上,孟晚舟向外界透露,華為將全面推行「全面智能化戰略」,首先,華為將讓「所有對象可聯接」,然后進一步讓「所有應用可模型」,最后要實現「所有決策可計算」。如果實現所有決策可計算,全面智能化戰略順利實施,那麼屆時華為將完全可以為世界構建第二種選擇,打造中國最堅實的算力底座。
不得不說,這對中國科技界而言,著實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在當前全球AI智能產業不斷發展的當下,誰掌握了大數據算力的優勢,誰也就掌握了全球科技的話語權。目前,美國人憑借著技術先發的優勢,已經在全球的算力數據格局中占據的主導性的地位。如今華為選擇在大數據算力上發力,將再一次打破美國的科技壟斷,為世界提供第二種選擇。
華為提出「全面智能化戰略」,中國算力不輸歐美
近年來,全球掀起了一波AI的熱潮,以Chat GPT等AI產品層出不窮,讓人們得以直觀地感受到了AI智能的強大力量。其實,早在2012年圖靈獎得主杰弗里辛頓就提出了大算力的早期概念,而2016年AlphaGo戰勝韓國圍棋九段選手李世石,更是令廣大科技界人士深刻認識到了AI背后的數據以及算力價值,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很多半導體大廠紛紛押注AI芯片,AI公司則進一步探索大算力模型。
毫無疑問,在AI浪潮翻涌的第一波浪尖上,美國已經搶得了先機,英偉達和AMD等半導體廠商,已經在AI芯片上取得了不小成就,另外,在谷歌、微軟、蘋果等IT大廠的加持下,美國在AI領域能夠誕生如Chat GPT這樣的AI應用,也就不足為奇了。
相比之下,中國企業雖然在AI領域相比美國起步稍晚,但是近年來,我國在AI智能以及大數據模型領域奮起直追,目前也基本上處于世界前列水準,以百度、阿里、騰訊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在算力和云計算等領域已經成果斐然,中國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也已經超過76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到197EFLOPS,排列在第一梯隊,僅次于美國。
而當下,華為有發布了參數超過千億直至萬億的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模型,通過算力底座、AI平台、開發工具的開放,華為也將為AI大數據模型的構建提供更多算力的基礎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早在遭到美國的各種限制與打壓之前,就已經在AI算力的賽道上有所布局,2013年,華為海思推出的第一款SOC芯片麒麟910就已經揭開了國內大算力布局的序幕,集成AI計算平台NPU麒麟970的問世,更是展露了華為在這一領域扎實的功底。
而在終端業務受美國制裁而陷入停滯時,華為轉換賽道,在AI大數據領域的底層技術上下了更多的功夫,華為構建了采用「達芬奇架構」的昇騰910芯片,形成了鯤鵬云手機、云伺服器、5G在虛擬網絡完整的生態體系。
所以,華為已經在AI技術完全實現了自立自主,如今宣布「全面智能化戰略」,完全建立了不輸于歐美的算力基礎之上, 華為的全面進軍,也終將復刻5G的奇跡。
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世界新秩序亟待開啟
此前,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就曾在「ICPC&華為挑戰賽」上表露:「我們即將進入波瀾壯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其規模之大不可想象,基礎就是大算力。」誠然,大數據算力已經是未來國力的體現,世界各國都在不斷加碼AI算力建設,據悉,算力方面每投入1元,將帶動3至4元的GDP經濟增長,賽道已經鋪開,如何取得先機,那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華為在研發領域,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強勁的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華為的研發費用高達826億元,而阿里達摩院、百度等國內研發與IT企業,也已經在AI算力領域花了大價錢。眼下,美國人雖然在AI等領域,還沒有對我們有太大的動做,但是,美國已經開始顯露出打壓中國AI產業的端倪,很有可能在今后,美國會拉著盟友把我們的技術排斥在外,未雨綢繆,不得不防。
當下,國內在華為技術的加持下,已經構建了「鯤鵬/昇騰AI+行業大模型+開源鴻蒙+云」的AI數據大模型,打造了中國最堅實的算力底座,西方的各種制裁,已經很難對我們造成致命的影響了。
況且,在硬件領域,華為已經實現了手機和電腦等終端設備所有零部件的自主生產,除此之外,車機,平板,可穿戴設備,華為均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自研的硬件設備和國產的算力模型,華為已經在AI和終端領域勢不可擋,「第四次工業革命」,華為又將同美國在山頂遭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