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通過研究,把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盲目跟從習慣和思維慣性而做出反應導致失敗結果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職場中,很多人為了避免「踩雷」,逐漸成為了一條聽話的「毛毛蟲」,每天按部就班,找不出什麼差錯,三五年過去,卻沒有任何成長進步,讓曾經對其抱有很大期待的人,都只能搖頭嘆息。
對于這些人來說,升職加薪似乎成為了遙不可及的奢望。
01
盲目從眾,你將「一事無成」。
同事阿明,碩士研究生學歷,作為高學歷人才引進,在這個十八線小縣城,阿明自帶「優越感」,對于分配的辦公室工作,一直嚷著「沒什麼技術含量」,一副輕蔑不已的態度。
可不是,讓他當文字秘書,一來不熟悉情況,二來文筆太差,寫過幾次之後,領導就直搖頭,再也不找他寫。
剩下能交給他做的事情,無非就是些瑣碎的、耗費時間的「小事」,比如開會時做記錄,會議之後整理成會議紀要;比如文件校對、分發;比如會場佈置,公務接待等等。
阿明覺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也常常漫不經心。
很快,他就因為打錯了名字牌,接聽了重要電話沒有及時匯報等被狠狠地批評了。
心高氣傲的阿明更加覺得委屈,索性跟著一些「不做事」的人,學起了推諉拖拉那一套,但凡需要動腦筋、責任風險大的工作,就再三再四推掉。
阿明選擇了一條看似「輕鬆」的路,每天說著無關緊要的話,做著無關緊要的事,踩點上班,準點下班,從不加班,好不瀟灑。
但領導對他基本上已經放棄了,原本想要指導他學習公務寫作、學習職場交流的同事也不再和他多說一句話。
轉眼,三年過去了,阿明的事業還停留在最初的模樣,基于他的表現,也沒有同事為三十來歲還沒有女朋友的他牽線搭橋,介紹對象。
至于阿明還能「混」多久,走多遠,大家心里都沒底,只是覺得,他浪費了三年時光,失去了去大城市闖蕩的斗志和基礎,也融入不了當下這個職場,他就是一個妥妥的「邊緣人」。一旦裁員,他必定是首當其沖的那一個。
02
學會拒絕,別甘愿做「毛毛蟲」。
法國心理學家約翰·法布爾做過一場試驗,他把許多毛毛蟲放在花盆的邊緣,圍成一個圈,然后在花盆的旁邊放了些他們最喜歡的松葉,一天過去了,毛毛蟲一直保持著開始的隊形轉圈,根本不去理會在他們身旁的松葉,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后餓死在最喜歡的食物旁邊。
職場中,很多人受制于各項規章制度,不知不覺間,就成為了一條循規蹈矩的「毛毛蟲」。當然,這本是無可厚非的。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可問題就在于,人們在熟練地掌握當下的游戲規則之后,洞悉了其中的優點和缺點,是否有勇氣做出改變,拒絕該拒絕的,修正該修正的,讓自己得到更充足、更全面的發展。
比如,同樣是做一個統計報表, 明明你查找出了一些漏洞,并做了相應的改進,但上司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如何都不認同你的創造,徒勞地爭辯是沒有用的,一味地忍耐也會讓自己受不了。
勇敢的人,就會開始尋找新的出路,尋找一個能夠認可自己并且能給自己提供更廣闊發展空間的平台。
在意識到自己,有跳槽的強烈愿望,以及可以提升的空間之后,原本陷入職業倦怠的自己,也會重燃激情,開始努力為找到更好的平台而努力學習,提升技能,結交人脈。
03
敢于「破局」,才能找到新的出口。
古人說,不破不立。也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哲學家告訴人們:「量變引起質變」。想要在事業上大展宏圖,在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后,往往會迎來一個質的飛躍。有人能順應變化,勇敢「走出去」;有人卻死守「陣地」,止步不前。不同 的選擇,就是不同的未來。
比如,面對著數字化的沖擊,曾經風光無兩的膠片行業步入了寒冬,就連一些知名膠片企業也宣告破產。
可每一次危機中,也孕育著新的生機和商機,一些有遠見的企業,早在行業的「寒冬」到來之前,就開始嘗試與數字化有關的新業務,雖然佔比很小,最終卻成為絕地重生的「救命稻草」。
如果當下的你,不滿意工作環境,覺得隊友的素質也很低,如同被困在了牢籠裡,不妨追尋心中的夢想,大膽地說「再見」,開啟新的征程吧。
這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在過往的歲月裡,已經在有意無意地打破當下的條條框框,積蓄了知識和經驗,當一個恰當的時機到來,勇敢地抓住,命運也就改變了。
不要羨慕別人總在跳躍式發展,每個人都有成功的可能。關鍵在于,有人敢于去拼去創,有人一輩子也不願走出「舒適區」。
身在職場的「打工人」,千萬不要敗在了「毛毛蟲效應」上,你的前途,在你自己手中,向左還是向右,都要靠自己轉彎。